疼痛科如何治療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
告別針刺火燒痛
專業方案帶來新希望
“醫生,我這兩條腿就像有千萬根針在扎,又像被火燒,整夜整夜睡不著……”作為疼痛科醫生,經常會接診到這樣飽受折磨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患者。據統計,我國約1.4億糖尿病患者中,約有30%-40%會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其中相當一部分發展為劇烈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認識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主要由長期高血糖引起神經損傷所致。

患者通常表現為:
肢體遠端(尤其是下肢)針刺樣、燒灼樣疼痛;
麻木、發涼、異物感等異常感覺;
夜間疼痛加劇,嚴重影響睡眠;
痛覺過敏,輕觸即引發劇烈疼痛。
長期疼痛不僅導致患者活動能力下降,還會引發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早期干預對于緩解疼痛、延緩病情進展至關重要。
疼痛科的專業治療方案
01
基礎治療
藥物治療:針對性“阻斷”疼痛信號。
鈣通道調節劑:可通過調節過度興奮的神經細胞減輕疼痛。
營養神經藥物+改善微循環藥物:可改善神經代謝,增加神經血供、促進修復。
疼痛科醫生會根據疼痛類型、強度及患者合并癥,制定個體化給藥方案。
02
微創介入治療——疼痛科的“利器”
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副作用難以耐受時,疼痛科擁有一系列微創介入技術:
1。 神經調控技術
脊髓電刺激(SCS):在硬膜外腔植入電極,發送微弱電流阻斷疼痛信號上傳。
2。 精準神經阻滯
交感神經調控:對腰交感神經進行射頻消融或化學損毀,擴張下肢血管,改善神經營養。
靶向神經阻滯:在超聲引導下精準阻滯病變神經,迅速緩解疼痛。
03
物理治療與日常管理
1。 物理治療
低頻脈沖電刺激:改善神經傳導功能。
紅外線治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超聲波治療:加速神經修復。
2。患者日常管理要點
在疼痛科治療同時,患者需做好自我管理:嚴格控糖是治療基礎。
足部精細護理:每日檢查,穿寬松鞋襪。
科學運動:每日30分鐘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
營養支持:增加深海魚、堅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補充B族維生素。
04
糖友們要注意: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雖然頑固,但只要積極配合治療,多數患者都能顯著改善疼痛,重新找回安穩的睡眠和正常的生活。如果出現手腳麻木、疼痛,尤其是夜間加重,一定要及時到疼痛科就診,別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