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易俗社百年慶典系列活動暨秦腔傳統劇目惠民演出月活動在西安啟動。有關人士稱,隨著文化市場日趨火熱,越來越多的民間傳統文化藝術通過劇院走入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之中。
秦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是在古時陜、甘、寧一帶民間歌舞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由于它產生于民間,所以能夠生動的反映出人民的愿望、愛憎、痛苦和歡樂,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斗爭,因而有著深厚的根基,秦腔經典劇目《鍘美案》、《金沙灘》、《三滴血》等家喻戶曉。1912年,同盟會會員李桐軒等人以秦腔戲曲為手段,在“移風易俗”的宗旨下,創辦了易俗社,與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劇院并稱“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
進入21世紀,隨著電影文化、網絡文化、電視文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戲曲藝術的空間受到擠壓,但劇場文化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寧靜人的心靈、創造社會文化氛圍、提升民族素質等方面的作用仍不可或缺。
西安秦腔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雍濤表示,此次慶典紀念活動自6月起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將先后舉行“傳統經典劇目惠民演出月”、“社會各界恭賀演出月”、“易俗百年”圖片展覽、“慶祝易俗社成立一百周年”紀念大會、秦腔史詩《易俗社》主題演出及精品劇目展演等活動。
西安易俗社社長惠敏莉介紹,在慶典紀念活動期間,將對《雙錦衣》、《游龜山》、《三滴血》、《火焰駒》、《奪錦樓》、《翰墨緣》、《軟玉屏》、《看女》、《柜中緣》等40余部有廣泛影響的經典劇目進行復排。
分享到: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他們有最純真的情懷和最純潔的心靈,但他們卻在社會大發展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