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企進陜:追趕超越的新引擎
本報記者 陳艷 通訊員 姬瑞
“選擇在陜投資,一方面是看中陜西作為‘一帶一路’節點的重要戰略位置,更主要的是陜西真摯的誠意、熱情周到的服務和優越的投資環境打動了我們。”賽伯樂投資集團合伙人在2015年12月20日的采訪中這樣告訴記者。在此次京企進陜活動中,像賽伯樂這樣經過反復考察、對接、比較,最終選擇項目在陜西落地的還有很多。
眼下,京企進陜活動合作已初戰告捷,短短一個多月時間,154個重大建設項目合同引資2170億元,155個重大建設項目協議引資額超過2000億元。京企進陜已實現了高調起步。
其中,西咸新區合同引資達到543億元,拔得頭籌,咸陽市、漢中市、西安市、延安市合同引資額也分別達到497億元、288億元、235億元和204億元。
此外,京企進陜活動項目主要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各相關領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總投資740億元,新能源領域總投資220億元,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總投資130億元。北京華芯微電子產業化、同方股份同方智慧谷項目、北京IBM西咸青年創業園等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重大項目落戶,為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和機構調整帶來新的活力。
大步快跑 搶占合作先機
按照部署,陜西省委、省政府于去年11月初全面啟動京企進陜活動。省長婁勤儉、常務副省長姚引良對此分別作出批示,要求爭取一批項目在陜落地,促進更多北京企業來陜發展。
省發改委副主任張西林告訴記者,陜西和北京在國家整體戰略布局上具有極高的契合度。北京是國家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核心,原有的經濟中心功能向外疏解將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任務;陜西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承擔著與沿線各國實現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等重要使命。京企進陜既符合北京和陜西兩地未來發展需求,也為北京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空間。
省發改委在第一時間做出動員部署,派員進京對接,先后在京組織召開了6次專題對接會,組織了五礦集團、歌華有線、中旅集團、中糧集團、中國中紡、賽伯樂、京東、中博佳源、北京易華等130多家北京企業,與我省各地市、園區開展點對點直接對接。省發改委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先后6次帶隊到京,協助延安市、西咸新區、西安高新區等開展重大項目對接落地工作。
為準確把握北京企業投資脈搏,省發改委還委托中國通用咨詢投資有限公司,開展京企進陜政策需求課題研究,重點對中關村所屬16個產業園、亦莊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園區企業進行了深入調研,分類研究企業需求,提出陜西招商引資政策建議。
延安、漢中、咸陽、渭南、銅川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帶隊赴京對接重大項目,并組織轄下各區縣派駐工作組進京,蹲點拜訪重點企業,尋求合作。
漢中市于去年11月12日在京召開了京企進陜首場推介會,共洽談項目66個,總投資超過500億元。商洛市聯合省林業廳、省供銷社在京開展專題推介會,集中洽談項目近30個,總投資超200億元。延安聯合省能源局、延長石油、延能集團等組團進京,拜訪中航油、中煤能源、神化國華、神霧集團等在京企業,對接重大項目。西咸新區、西安高新區等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由招商、發改、金融、國土等多部門共同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京企進陜活動啟動以來,省級各部門、地市、開發區到京對接超過200批次,對接人數超過800人次,走訪了超過500家企業,洽談項目數超過320個。陜西的快節奏、大動作,極大地激發了京企到陜投資的熱情,搶占了合作先機。
主動服務 彰顯陜西誠意
陜西的決策者深知,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秉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充分發揮陜西自身的優勢,打造優良的投資環境,要做政策高地,要苦練內功,提升整體投資環境。
對此,各地以“大通關”促進貿易便利化,推行了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等服務承諾,建立了招商引資綠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務體系,用優質服務打造優質環境,提升服務水平。部分市區還積極推行并聯審批、網上審批、限時辦結、重大項目全程代辦、集中辦證等制度,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創造了更加寬松的企業準入環境。
針對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建設項目,各方反復溝通銜接,站在企業的角度,幫助解決項目落地存在的問題。
賽伯樂集團有意加大中西部投資。西咸新區、西安高新區持續跟蹤項目,反復對接數十次,最終爭取到賽伯樂數據中心、海綿城市、創業街區等項目落地。富電科技是國內知名充電樁運營企業,西安市多次登門拜訪;省工信廳召集交通廳、西安市、高速集團、地電公司等專題會議研究,落實電網接入、場地等問題;西安高新區提出了“充電樁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基金”雙捆綁的推進計劃。經過多番努力,富電科技已確定到陜投資。
賽伯樂、富電科技這樣的項目落地案例不勝枚舉。除了濃濃的誠意,我省還不斷探索新的招商方式,推動項目落地成功率。
以資引資。我省組織陜西電子集團、陜西有色、華天科技等到京對接,吸引國家大基金到陜投資集成電路重大建設項目,并積極尋求聯合組建陜西集成電路子基金;對于具有公益性質的重大項目,采取項目+基金的合作模式,捆綁式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一企一策。對于基礎設施項目,采取PPP模式,降低企業投資風險;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探索用地彈性出讓政策,并積極協助爭取中央資金支持;對于研發創新項目,協助解決高級人才配套服務政策,做好安家、就醫、子女上學等問題。
外腦招商。積極動員商會、協會等機構的力量,多方面了解企業、項目信息,拓展合作渠道;充分利用通用技術集團資源,摸清北京企業產業轉移需求,提高招商引資的效率。
京企進陜創造性地解決了企業招商、落地難題,拓寬了工作思路,為陜西未來招商引資設立了新標桿。
路漫漫其修遠兮 京企進陜依然在路上
省發改委副主任張西林告訴記者,京企進陜未來將納入重點工作,持續推進;做好已落地項目跟蹤服務工作。京企進陜將納入考核范疇,及時跟蹤督促各部門、地市持續推進活動開展,將合作項目真正轉化為推動陜西發展的新動力。
京企進陜還將實現專業化和集群化。比如: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圍繞大數據、云計算產業開展招商工作;楊凌示范區圍繞生物產業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寶雞新材料基地圍繞高性能結構材料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此外,我省還將充分發揮三星項目發酵效應,打造全球高端芯片制造、封裝測試一體化半導體集成產業基地及下游智能終端產業集群。
京企進陜活動依然在路上。陜西還將繼續與在京企業擴大合作范圍,拓展合作深度,持續推進項目對接,真正將承接首都經濟功能轉移落到實處,全力以赴將合作意向快速轉化為合作合同,將建設項目轉化為推動陜西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力,為建設“三個陜西”添磚加瓦。
(編輯:wsx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