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督戰地方反腐 一把尺子執紀到底
十八大以來,中央至今已擒虎過百,中紀委甚至創下“一天打三虎”的紀錄。然而,與中央重拳出擊的力度和節奏相比,有些地方反腐似乎總是慢半拍。日前,中紀委官網連發五文談巡視,質問反腐“只靠中央抓,那能抓得過來嗎?”王岐山與地方紀委書記座談,直言要切實解決執紀寬松軟問題。信號已經非常明確:中紀委將督戰地方反腐,再掉鏈子就要掉帽子!
連發五文談巡視: 反腐不能只靠中央
“中央巡視工作方針如何落實到省一級,是關乎全局的大問題。” 中紀委官網日前連發5篇文章談“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最新一篇文章直指問題要害。
文章痛批有的省半數以上被查處的領導干部屬于帶病提拔,稱省區市黨委不作為,不把腐敗遏制在基層,問題就會全部推給中央,“只靠中央抓,那能抓得過來嗎?”
文章直陳當前地方巡視面臨不少問題:有的地方黨委發現問題后竟當看客、說客;有的黨委書記講表態多,處置干部問題少;有的巡視組發現問題能力不強,不能擺脫人情干擾;有的地方巡視移交問題線索得不到及時有效查處。
事實上,這已不是中紀委第一次“敲打”地方反腐。今年2月,中紀委官網就曾刊文批評地方反腐中的“裝腔作勢”:有的地方仍是“吼吼嗓子”、“擺擺架子”、“做做樣子”;有的地方“柿子揀軟的捏”;有的地方在問責上有“湊數”嫌疑。
今年4月,中紀委官網再度發文痛批“表面上九級風浪,下面卻紋絲不動”,直言從嚴治黨“既不能光說不干,也不能大轟大嗡”,要將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落實到黨的各級組織。
如此重視地方反腐,當然大有深意。從現實來看,中紀委辦大案要案已是得心應手,查貪腐高官也是手到擒來。然而中紀委人手畢竟有限,要想揪出基層“蠅營狗茍”、整肅一方政治風氣,歸根結底還是得靠地方給力。
如果地方反腐掉鏈子、慢半拍,被動應承、敷衍了事,那么為害一方的貪官就不可能全挖出來,禍害百姓的“蒼蠅”也難被全拍掉,這勢必將消解老百姓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因此,抓地方反腐,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9名中紀委干將“空降”8省:
地方反腐要加力
一些地方反腐不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紀檢干部久在地方一團和氣,沖不破關系網,不好意思拉下臉,腰桿挺不起來、手腕硬不起來。
這一點,中紀委看得很透徹,開出的方子也很直接:“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當地干部不好干、干不好,就從外地甚至中央派人來干。
4月24日,原湖南省副省長張碩輔調任云南省紀委書記。至此,據媒體盤點,十八大以來,已有11個省區市的紀委書記做出調整。在共計12人次的調整中,6人是中央“空降”,4人是異地調入。今年4月底,媒體注意到,長期在中央紀委監察部工作、曾任中央紀委第七紀檢監察室副主任的王舸,出現在陜西省紀委領導班子里,任職陜西省紀委副書記。至此,十八大以來,已有包括王舸在內的9名中央紀委干將“空降”8個省級紀委,數量之多創下歷史紀錄。
密集調整地方紀委領導,目標非常明確:督促地方反腐發力。中央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有關負責人曾表示,要“一潭水走活”,避免紀檢干部長期在同一個崗位工作,出現設租尋租、有案不查等問題。
專家表示,無論是“空降”,還是橫向調動,都將有助于打破一些地方官場長期以來形成的“關系網”和“權力網”,破除監督障礙。一方面,“空降”的干部大多是紀委資深干部,經驗豐富;另一方面,空降干部和地方沒有利益糾葛,能更放心查辦案件,提高辦案的效率。
中紀委排兵布陣完畢,地方反腐大戲接下來怎么唱,讓人拭目以待。
王岐山直言:
必須一把尺子執紀到底
中紀委督戰地方反腐事關重大,5月8日至10日,王岐山到浙江省調研,并主持召開了部分省區市紀委書記座談會。
對地方紀委書記談反腐正風、從嚴治黨,王岐山直言,“要敢于擔當”,“切實解決執行紀律失之于寬、松、軟的問題”,“必須一把尺子執紀到底、一寸不讓”。
對于地方紀委,王岐山更是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找準職責定位”,紀委既不能啥也不干也不能啥都干,要盯住監督主業;“創新執紀監督方式”,紀委不能抱著老方法應對新問題,要敢創新多探索、揪出真問題;“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紀委不能擺架子、做樣子,發現問題要真問責、嚴問責。人民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