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杜瑤 實習生 李娜
打工者,這個角色幾乎在每一座城市里都存在。他們在城市里為生計而努力,想要扎根和生存的愿望十分強烈。在“沒有太多錢、沒有合適工作”與“尋得住處”之間追求平衡,使得城中村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城中村也因此忠實記錄著打工者的故事和心路。
西安,和所有的大城市一樣,給了太多人讓夢想成真的機會,川流不息的人潮中,難辨他們的歸宿。剛畢業的大學生、從農村來的農民、城市里的“漂泊族”,都在這座城市里留下足跡,城市的發展需要這些人,他們也將夢想留在這里。
為了夢想,我愿落進塵埃
“我想省下更多的錢然后報班讀書考證。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護士,畢竟我是學護理專業畢業的,我不想就此放棄。”
一提起春日的櫻花,人們會想到西安市東南郊的青龍寺,這個地方給前來游玩的人留下了無數美好的回憶。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青龍寺旁的鐵爐廟村里居住著很多為了夢想而奮斗的上班族。他們來自天南海北,說著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話,他們有著不同的學歷,卻都早出晚歸為了以后的生活奔波,每天下班后在這個狹小的地方吃著同樣的飯菜。他們和所有拼搏的人一樣,希望終有一天,能夠在這座城市里有安定的住處,合適的工作。
在西安一家藥店上班的咸陽女孩兒小劉就住在這里。便利的交通,低廉的房價,這個城中村應該是打工者的“天堂”。但是,當記者來到鐵爐廟的時候,卻和想象中的差別甚大。本來就狹小的街道被小商販擺在門前的攤位占據,道路一下子就變得更加擁擠。夏天的到來使得小餐館里散發出的飯菜的味道,混雜著人群的汗味,小販的叫賣聲,顧客討價還價的聲音不絕于耳。一眼望去,各式種類的店鋪比比皆是,吃的用的倒也算應有盡有。
走到一個蔬菜攤前,小劉停住了腳步,熟練地挑出茄子、土豆、西紅柿、青椒以及8毛錢的面條,開心地提著自己的午飯上了樓,這一頓兩個人吃的飯也就花了不到6元錢。走進居住的院子,能看出原本一二層的平房上明顯又加蓋了一層,樓梯修得很陡峭,走起來有點兒吃力。小劉的住處是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房里擺著一張1.5米寬的床和一個衣柜,鍋碗瓢盆隨意放著,這地方就是她和舍友的“根據地”。
“這里晚上非常亂,很多青年站在巷口吹著口哨,幸虧我住的地方離單位比較近,所以回來得還不算晚。我也知道住在這樣的地方很不安全,可是我沒辦法,我想省下更多的錢然后報班讀書考證。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護士,畢竟我是學護理專業畢業的,我不想就此放棄。”小劉在說這段話的時候,堅定的語氣讓人發自內心對眼前這個女孩想要豎起大拇指。在西安來了一年多,她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這個來自咸陽的女孩始終如一地堅持著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