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 彭芬)今天(9月3日)晚上,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勝利與和平》文藝晚會隆重舉行,在晚會中,陜西元素頻頻出現,展現出三秦兒女那段不屈的抗爭歷史。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陜西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西北大后方抗戰的前沿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三秦大地不僅為全國抗戰提供源源 不斷的兵源、糧源,還接納、安置了來自于敵占區的大量民眾。延安更是全國人民衷心向往的革命圣地和世界聚焦的抗戰大本營。而晚會中頻頻出現的陜西元素,也 讓觀看晚會的陜西網友們感慨萬千,自豪不已。
陜西元素頻現紀念晚會 抗戰勝利三秦兒女功不可沒
1。開場大合唱《勝利之歌》中,舞臺大屏幕播出了延安軍民歡慶抗戰勝利的珍貴影像。
2。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建立抗日革命根據地,凝聚起全民族的抗戰力量,艷陽高照革命圣地延安。《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一首著名的陜北民歌,男女領唱杜朋朋和王二妮均為陜北籍民歌手。
3。抗日戰爭時期,延安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所在地,是全國抗日的政治指揮中心。《延安頌》在抗戰時期曾經響徹延安,傳遍各抗日根據地,并傳到國統區和海外,一直傳唱至今。
4。《抗日將士出征歌》是由陜北民歌改編而成,舞蹈中出現了頭戴白頭巾的陜北漢子,展現了陜北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中的犧牲與奉獻。
5。《黃河大合唱》以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保衛祖國的必勝信念,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1938 年,詩人光未然從陜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抵達延安后,他創作了朗誦詩 《黃河吟》,冼星海聽后非常興奮,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作曲。
6。壺口瀑布是黃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騰洶涌的氣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華山被譽為“奇險天下第一山”,孕育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在合唱《天耀中華》中,舞臺大屏幕播出了陜西壺口瀑布和華山的影像。
老陜:“作為陜西人我自豪!”
看完整場晚會,網友“落地的花”感慨萬千,“延安記載了紅軍奮力抗戰的歷史,西安見證了革命的轉折,抗日戰爭能取得勝利,陜西功不可沒,作為陜西人我自豪!”
網友“西瓜爹”說,“陜西不是前線,勝似前線,沒有西安,就難有全國齊心抗戰的局面,沒有延安,就難有敵后抗戰蓬勃發展的勢頭。”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生死關頭,三秦兒女舍生取義,延安精神薪火相傳,陜西元素是全國抗戰的重要元素之一,我是陜西人我驕傲!”晚會結束后,網友“城墻上的小老頭”在微博上洋洋灑灑寫下自己的感受。
網友“竹子心”說,晚會中頻頻出現的陜西元素真實再現了陜西軍民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的歷史,“生產、參軍、支前,堅守黃河千里防線,進行 反空襲斗爭,保衛家鄉,保衛大西北,陜西人以巨大的愛國熱情和犧牲精神,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