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串聯,城市顯活力
“地鐵是城市空間結構的主骨架,地鐵發展到哪、城市也就發展到哪、地鐵建成后對西咸新區做大產業、做旺人氣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西咸新區軌道交通建設部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說。
倘若把分布在各處的大小商圈比作城市器官的話,那么地鐵就可以比作貫穿其中的一條大動脈,將其串聯,加快資源要素流通,形成地域優勢互補,從而創造出一個個以地鐵站點為核心的,集商業、居住、交通、教育、醫療等各項配套的地鐵生活圈,對拉動城市商業發展作用極大。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為例,地鐵沿線的北京的建國門、上海的徐家匯、廣州的天河都成為了當地商業核心圈。
“現在西安,尤其到周末太擁擠了。其實周邊有很多好去處,但是如果沒有車的話,還是不愿意走太遠”,家住西安北郊的李一諾被問到周末是否會坐車出去玩時坦言,路途太周折是阻礙出行意愿的一大因素。
不過,這段話恰恰也從側面反映出地鐵對帶動區域人氣無可替代的作用。僅以地鐵1號線貫穿其中的三橋商圈為例,快捷的交通將沿線客流聚合,加之商圈內精品項目吸引,大大地增強了消費者出行意愿,有力挖掘消費潛力。其中河站旁的瑞典宜家家居,開業首日就迎來4.5萬人流量,威力盡顯。
鳥瞰西咸新區軌道交通發展藍圖,“精品項目+快捷交通”這一戰略意圖也非常明確:項目產生吸引,交通暢通渠道。據了解,穿過西咸新區的北客站-機場城際鐵路將于2018年建成;5號線二期和平村-中國西部創新港正等待國家發改委批復;1號線三期工程森林公園-渭河3號橋、3號線西延伸段、12號線南客站-阿房宮-能源金貿中心-機場、15號線北客站-涇河新城等已納入下一輪建設規劃;有軌電車項目北客站-樂華城計劃年內報省發改委審批。伴隨線路的到位,以能源金融中心、西部科技創新港等為代表的系列項目也將隨著人氣而起飛。
實現共享發展,落腳點在人。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國家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名單的通知》,對西咸新區新型城鎮化試點任務提出明確目標,要求2020年轄區人口要達到236萬,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80%,這一目標的達到背后也必須要有城市強大路網的保證。如今,西咸新區不僅是軌道交通建設,新區內骨干路網也已基本形成,近400公里市政道路建成通車,未來將逐步實現公路、快軌、公交等的無縫銜接,形成“零換乘”便捷快速的立體交通體系。隨著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區域內的互聯互通、快捷連接將加速完成。
西咸新區,共享發展。在以軌道交通為代表的快捷交通體系保障下,將激活新區內生能量,新型城鎮化建設未來功成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