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除夕夜看“春晚”是很多人必不可少的“年夜飯”,昨晚,在央視的猴年“春晚”中,大篇幅的陜西元素集中亮相,不論是搖滾版的華陰老腔還是原汁原味的陜北民歌,都將地道的陜西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夕夜的古城西安,華燈璀璨,南門甕城里流光溢彩、熠熠生輝,2016年央視猴年春節聯歡晚會西安分會場就設在這里。西安分會場由央視著名主持人朱迅與陜西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徐杰搭檔主持。在央視春晚的直播中,西安分會場特別為觀眾獻上了兩個獨特的節目,鼓樂表演《盛世鼓舞》和歌舞《絲綢之路》。戶縣劉南的鑼鼓、韓城行鼓、榆林老腰鼓,以及戶縣的龍獅鼓,數百面鑼鼓發出的聲響震撼大地,猶如雄獅發出的怒吼,將新時代陜西人民的豪邁熱情與精、氣、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韓城文體廣電局副局長王忠誠:心情非常激動,我們韓城行鼓能夠參加央視春晚,給我們全國人民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到非常高興。

  隨著來自西安大唐芙蓉園的三只駱駝進入觀眾的視線,由著名歌手許千雅和喻越越合唱的一首《絲綢之路》,仿佛將觀眾帶到了盛唐時期,伴隨著回蕩的駝鈴聲以及胡笛婉轉的旋律,加上盛大的舞臺效果,所有人都被唐朝的恢宏氣魄所折服。

  除了西安分會場外,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在整臺“春晚”中,在北京主會場,包含陜西文化元素的節目也是占了很大的比重。

  華陰老腔”作為陜西地方戲曲中的一個小劇種,與譚維維的跨界組合更是驚艷全場,一邊是搖滾樂的華麗唱腔,一邊是陜西獨有的原生態曲調唱詞,“華陰老腔”與年輕人熟悉和喜歡的現代搖滾融合,不但在內容上挖掘更深,也讓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喻為“中國最早搖滾樂”的傳統民間藝術“華陰老腔”煥發新生。

  民俗專家王智:這可以說是陜西的民間藝術具有歷史性的一個飛躍,//讓更多的人關注老腔,可以來學習老腔或者來傳承老腔,給了它一個機遇,我們反過來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背后的老腔,老腔的影響力極大的促進了。

  由贠恩鳳、王向榮、王二妮陜北民歌老中青三代演唱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也成了整臺晚會的另一個亮點,春晚中三人聯手再次演繹,除了重溫這首“經典”歌曲本身外,三位演唱者也展現了我省在陜北民歌發展過程中的代代傳承。這當中就不得不提贠恩鳳了,2015年,她被評為“時代楷模”,讓這個原本已經打算默默在基層為群眾歌唱的老藝術家,再次走進了公眾的視野,昨晚,76歲高齡的她再次出山,首登央視春晚舞臺,不僅僅用自己高超的藝術造詣展示了陜北民歌的魅力,更是向觀眾展示了我們陜西藝術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除了傳統的節目外,很多觀眾對于廣州分會場演出的《沖向巔峰》一定也眼前一亮,特別是節目里的航模表演,操作這些飛行器的就有我們西北工業大學航模隊的學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出中,包括領飛在內的多個關鍵位置都是由西工大的學生來完成的。從現場的畫面中我們就能看出,整齊的編隊,精確的飛行,和近乎完美的操控,都展現出了他們精湛的飛行技術。

  據統計,在整場春晚的三十多個節目中,與陜西有關的節目就有6個,占全部春晚節目的近20%。厚重悠久又活力四射的陜西文化,正在通過央視春晚這個大舞臺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