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猴年春晚分會場讓世界領略了西安這座千年古都的風采,但在光鮮亮麗的背后,還有讓人遺憾的“另一個西安”:臟亂差、擁堵、霧霾、部分市民文明素質不高……這些是市民和游客反映比較強烈的“城市病”。
作為這座城市的管理者——上官吉慶履新不久,便獨自一人乘坐公交車暗訪城市治理,為“城市病”把脈問診“開處方”。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暢談西安城市治理,如何破解城市病,首次全面地解讀了品質西安的含義,“概括起來,就是要建設承古開新、開放包容、高端優質、和諧宜居的品質西安。”
細說“城市病” 給“金字招牌”帶來負面影響
“城市病”是每個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共性問題。近年來,西安在治理“城市病”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當然,我們在城市治理工作中,也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市容環境、街頭牌匾、占道經營、野廣告等,這些都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都是事關城市形象、事關百姓生活的‘大事’。”上官吉慶舉例說,就好比一個人的穿著,不管是富的,還是窮的,即使你穿的是補丁衣服,只要不邋遢、不凌亂,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都會獲得人們的尊重。“不富裕不能成為你不干凈的理由。”
“我們經常講,西安是‘華夏故都’,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等等。尤其是全國文明城市,是目前中國城市里的最高榮譽,但是現在這些問題的存在,給這塊‘金字招牌’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上官吉慶說。
深談城市治理 城市治理專項行動不是“一陣風”
“城市病”直接影響的是西安的城市形象,更嚴重影響了百姓的生活。
上官吉慶為此專門去暗訪過,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暗訪了鐘樓周邊的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看了鐘樓地下通道,往南一直走到西安賓館。
這一暗訪,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公共場所垃圾箱清理不及時,綠化帶內垃圾積存,道路護欄、施工圍擋污染破損,一些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公共廁所的衛生環境比較差,地鐵口黑摩的扎堆……
發現問題了,怎么辦?于是西安市開展了一系列的城市治理。
如今,經過1個多月的治理,細心的市民發現西安的市容市貌、出行環境等發生了一些變化。
有網友就說,這是搞形式主義,也就“一陣風”。
對此,上官吉慶擲地有聲地說,城市治理專項行動不是運動式的、突擊式的活動,而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常態化的工作,一定會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不達目的不罷休,不獲全勝不收兵。
上官吉慶補充說,開展城市治理工作,絕不能僅靠政府一家“單打獨斗”,必須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大家都要主動參與進來,積極行動起來。
解讀品質西安 16個字解讀什么是品質西安
“品質西安”有哪些內容?能給普通百姓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呢?
上官吉慶給出了“品質西安”的答案:要建設承古開新、開放包容、高端優質、和諧宜居的品質西安。
在他看來,這里面既有質的要求,又有量的提升;既有質量的框定,又有速度的指向;既有物質發展的目標,又有精神層面的追求,涵蓋了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
“力求通過提升經濟發展、城市治理、宜居環境、對外開放、人民生活和政府服務等‘六大品質’,實現經濟實力、城鄉居民收入、經濟外向度三大躍升,促進城市創新驅動力、產業競爭力、綜合承載力、輻射帶動力及綠色發展力五方面能力大幅增強。”上官吉慶說,全方位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和競爭力,真正讓廣大市民從品質建設中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建設品質西安,前提是經濟要發展。上官吉慶說,沒有經濟的高度發展,講品質西安,就是“鏡中花”“水中月”。“我們要牢牢把握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把創新作為支撐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確保經濟增速穩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方陣’,加快邁向‘GDP萬億俱樂部’。”
實現獲得感 老百姓得到實惠才會買賬
建設品質西安,核心是人,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
上官吉慶深有感觸地說,品質不品質,最終是要老百姓有獲得感。不要說得天花亂墜,老百姓沒有得到實惠,那樣的話,市民是不會買賬的。
他為記者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要讓老百姓的收入會越來越多、腰包會不斷地鼓起來,日子也會越過越好、越過越開心、越過越有盼頭……
比如,在提升城市治理品質方面。要堅持系統思維,加快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促進城市各要素、各單元、各系統協調發展,推動城市實現最佳運行狀態,有效解決各種“城市病”,力爭經過五年的努力,初步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比如,在提升宜居環境品質方面。要按照“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的要求,以開展“美麗西安·綠色家園”行動為抓手,通過深入實施治污減霾、秦嶺生態保護、八水潤西安、園林綠化景觀提升和美麗鄉村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讓市民生活的空間有更多的綠地、更多的清澄水面,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看到更多的藍天白云。
再比如,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方面。要通過每年扎實辦好“十項惠民實事”、全面補齊貧困“短板”等舉措,切實增加各項基本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下大力氣解決好老百姓在居住、就業、看病、上學等方面的急難問題。今年要在食品安全、教育服務、醫療衛生、扶貧解困等6個方面,推進實施45項民生工作,年內都要兌現。
“建設品質西安,共享品質生活。”最后上官吉慶堅定地說:“我們推進品質西安建設,就是要實現發展上水平、城市更宜居、群眾更有獲得感的目標,真正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本報全媒體特派北京記者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