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在嗎?”“請問,短信真的可以報警嗎?”這樣的對話,陜西省公安廳指揮中心12110短信報警平臺的值班民警,每天都能收到。自3月28日,全省開通這一報警平臺以來,共收到796條短信,其中有效報警只有兩位數。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人發來了詐騙短信。警方呼吁,如果報警人不是聽力、語言殘障人士,或并非處于不便使用語音報警的緊急狀況,請直接撥打110報警,更不要隨意向12110發送“測試短信”。

  從遼寧一傳銷組織中救出報警者

  4月1日凌晨3:20,陜西公安12110短信報警平臺接到一條短信求助,稱他被朋友騙至遼寧鞍山市一出租屋內且被困,屋內還有好幾個人,懷疑是傳銷組織。接到報警后,值班民警及時通過平臺與報警人溝通,進一步核實詳細地址、周圍情況。由于報警人擔心、緊張等心理,經過多次溝通,大約20分鐘后,報警人說清了大致周圍的環境特征。了解基本情況后,值班民警馬上匯報,并聯系鞍山市公安局指揮中心落地核查,并實時跟蹤該警情。

  當天上午8時許,鞍山市派出所民警反饋,已成功將報警人及屋內其他人解救出來。這也是我省12110短信報警平臺開通后,首起成功案例。

  12110遭騷擾“速把錢匯到賬戶上”

  3月28日,是陜西公安開通12110短信報警第一天,共收到300余條信息。“平均每小時就有十幾條,但基本上是無效的。”省公安廳指揮中心民警介紹,“其中有不少測試性短信,還有祝賀開通的。”

  民警告訴記者,他們收到的無效短信大致有三種類型。比如,不屬于公安機關范疇的。“我們經常能收到短信,說他家水管壞了,讓我們去看看;或者是家里停電了,給我們反映一下。通常遇到這類短信,我們會第一時間和他互動,告訴他應該向哪里反映。”

  重復短信也是讓民警頭疼的。“我和我的妻子被人追殺……”某天,報警平臺上突然收到這樣一條信息。接下來一個多小時里,同樣的內容發了20多遍。兩個小時后,該號碼發來最后一條短信“對不起,不好意思,打擾了。”后經查,發短信者只是為了好玩。

  雖然警方一再提醒,如果有人蓄意報假警或發送騷擾短信干擾12110接處警工作,一經查實,將依法嚴肅處理,但仍然有人惡意騷擾,甚至還發來詐騙短信。值班民警告訴記者,兩天前就收到這樣的短信:“我是北京市公安局××分局,你已經涉嫌詐騙。限你15天之內匯款至×××××賬號,否則將對你進行逮捕。”

  報警請寫明詳細地址

  “民警同志,你還在值班么?辛苦了。”昨天23:15,12110短信報警平臺民警收到一條這樣的短信。“看到確實挺暖心的,但是,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讓出警用通道。”民警說。

  “12110短信報警受理范圍只有兩類,一類是聽力語言障礙人士報警求助,一類是報警人在緊急情況下不便于使用語音報警。”省公安廳指揮中心警務指揮科民警說,如果不屬于上述兩類受理范圍,大家盡量直接撥打110報警。

  此外,在12110收到的一些報警信息中,報警人未寫明詳細地址,接警員再去問詳細地址時,對方沒回復,這條信息也就成了無效報警信息。民警提醒,在進行短信報警時,要盡量在第一條信息中就把詳細地址、事件、請求寫清楚,以便警方及時出警處理。

  本報記者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