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軍
近期以來,我國南方諸多省市頻頻遭遇暴雨災害,損失嚴重。其實,這都是厄爾尼諾惹的禍!
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入汛以來,南方各流域降水量較1998年同期偏多3-4成。專家分析,這與此次即將結束的厄爾尼諾有關。預計今年夏天,厄爾尼諾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或放大,各地或將面臨不同的氣象災害。那么,厄爾尼諾現象,又會對陜西帶來哪些影響呢?日前,記者走訪了省氣象局。
據了解,此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其強度均超過1997/1998年、1982/1983年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成為自1951年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預計其后續影響將持續加強,引發各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風險不斷增大,極可能導致今夏我國南方地區和我省中南部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同時引發北部出現干旱。
厄爾尼諾,是一個氣象術語,是指赤道東太平洋的秘魯、厄瓜多爾沿岸的冷水區域海溫驟然升高,導致海洋浮游生物、魚群及鳥類大量死亡的一種異常現象,一般2至7年出現一次。厄爾尼諾每次出現,都直接或間接地造成包括我國在內的中、高緯度地區的氣候發生異常。
自上世紀50年代初以來,厄爾尼諾現象已先后發生21次。此次厄爾尼諾始發于2014年9月,于去年11月達到峰值,或持續18個月。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2015年全球表面溫度再創新高。去年底,美國南部遭遇暴雨襲擊;非洲南非、埃塞俄比亞等國,以及亞洲的泰國、越南遭遇嚴重干旱;南美洲中部遭遇數十年來最強降雨,多國發生嚴重水災……
同時,也致使我國極端天氣氣候頻發。2015年11月,廣西、湖南和江西等地出現罕見“冬汛”;冬季剛過,全國平均降水量就較常年同期偏多超過5成;今年1月下旬,全國遭遇大范圍強寒潮雨雪冰凍天氣,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四川等19個省(區、市)82個縣市,跌破最低氣溫歷史極值;3月下旬,廣東多地出現大暴雨,我國不少地方提早進入前汛期……
此次厄爾尼諾現象,也導致我省極端天氣氣候頻發。2015年4月1日,我省出現春季最早區域性暴雨;6月下旬,漢中、安康等地發生多次暴雨洪澇災害,致多人死傷;7月和8月,子洲和長安等地分別突發嚴重暴雨山洪,致多人死亡;2016年1月下旬,強寒潮天氣致全省8區(縣)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
根據分析發現,每次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當年,陜西冬季易出現暖冬,并引發嚴重干旱;當厄爾尼諾現象結束年的夏季,我省總體呈現為南澇北旱格局。因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很高,預計其后續影響將很嚴重。據省氣候中心預測,2016年我省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汛期(5—10月)全省降水總體偏多,關中、陜南降水偏多1—5成,關中西部和陜南西部偏多3—5成。
目前來看,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對我省造成不小影響。如,今年1月20日至25日,我省出現極端寒潮天氣,全省16個縣(區)極端最低氣溫突破或逼近歷史極值,陜南多地林果、茶葉遭遇凍害。據統計,漢中市多個縣區柑橘大面積受凍,尤其以城固、漢臺區、勉縣等縣受凍較重。其中,城固全縣22.6萬畝柑橘,約有80%遭受不同程度凍害,至少有14.4萬畝絕產絕收。安康市柑橘也不同程度受到凍災。同時,陜南海拔千米以上茶園出現不同程度凍害,僅西鄉縣就有受災茶園3.67萬畝。
但是,據省遙感信息中心對1953年以來20個“厄爾尼諾”年糧食產量變化分析,夏糧和秋糧增產的年份均占70%,減產的年份占20%,產量持平年份10%。不難看出,“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氣候變化,對陜西糧食產量具有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