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水街、馬嵬驛、袁家村、茯茶古鎮(zhèn)……近兩年,一些民俗鄉(xiāng)村游越來越受歡迎。不過,在這些古鎮(zhèn)或者老街中行走,不難發(fā)現一些共同點。咸陽市禮泉縣袁家村村委會副主任王創(chuàng)戰(zhàn)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據不完全統計,在陜西,像袁家村這種模式的,現在有將近60家都在做?!?/p>

  昨天上午,在省政協的“陜西古村落保護利用”月度協商座談會上,不少政協委員就當前“類袁家村”模式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黃立新委員 不要漠視歷史遺存消亡

  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省政協文史委組織委員先后深入咸陽、渭南、安康、延安、榆林等地市,圍繞古村落保護利用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在調研中,省政協委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陜西記者站站長黃立新發(fā)現,古村落目前現狀是,一方面興致勃勃熱衷于“造街”行動,一方面眼看著歷史遺存破敗消亡而“不作為”,在這種“悖論”中體現了一種執(zhí)政行為的短視,說輕是“舍本求末”,說重是“南轅北轍”。

  “這次調研我們看了不少‘一條街’。因為不是節(jié)假日,冷冷清清,門可羅雀,和店鋪人交談得知,只有雙休日人多一些,平時沒人?!痹邳S立新看來,當前傳統村落保護問題中,千街一面的同質化發(fā)展還在蔓延,數量嚴重飽和,“本來應該是傳統村容村貌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村民和諧生活的傳統村落,現在單單只剩下小吃街。”

  黃立新建議叫停造街熱。他說,對有價值、有文化、有市場,能傳承、能復制、能復建的傳統村落定出時間表、制定規(guī)劃圖,一年只做十個村,把意愿、藍圖變成保護行動,把保衛(wèi)鄉(xiāng)愁的國家意志體現,落實在三秦大地上,用保護成果贏得民意、民心。

  裴成榮委員 政府不要大包大攬

  省政協委員、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成榮在發(fā)言中說:“目前陜西古村保護還是取得了很大成績,有些古村通過發(fā)展現代農業(yè)或新農村建設、社區(qū)化改造、開展農家樂、鄉(xiāng)村旅游等實現‘再生’與‘活化’。但橫向比較看,我省古村保護也還存在很多不足。”

  裴成榮說:“地方政府對古村保護方面等靠思想比較嚴重,主動進行市場化籌資、社會化參與的手段比較少。同時,復制‘袁家村’新建古村較多,泡沫化出現?!迸岢蓸s說,“古村保護與利用必須重視和發(fā)揮市場作用,更加重視村民的參與,保護規(guī)劃的設計、利用方向的商討、保護模式的選擇等,而不應是政府大包大攬‘家長式’作風?!?/p>

  專家 留住游客才是發(fā)展之道

  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燕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鄉(xiāng)村旅游和保護古村落是相生相克的關系。一方面,將城市文化帶到了農村,但與此同時,較完整的地域文化正在逐漸消失。保護首先是開發(fā),修了路之后,人進來了,但是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建筑,就像城堡。我們想看的是什么?山、水和藍天?,F階段鄉(xiāng)村旅游中單純的復制開發(fā)模式,短期內看似有效果,時間長了之后只能是自身特色的喪失?!?/p>

  “關中、陜南、陜北有不同的特色,但說到土特產,民俗紀念品、產品沒有打造出來。再來看玩,我們能玩的項目比較少,即使有基本上都是仿造,所以這種玩也抑制了鄉(xiāng)村旅游的娛樂性玩耍。說到住,基本上是當天去當天回,幾個小時就轉完了,如何體現‘游’?!睘榇耍ㄗh,“可以探索將鄉(xiāng)村旅游所獲得的收入,拿出一部分來反哺古村落保護工作,而不是政績宣傳。”張主任說,解決游、購、住等問題,把游客留住,深度感受民俗文化和田園生活,才是長久發(fā)展之道。

  本報記者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