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在人們歡度中秋佳節之際,昨晚(9月15日),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成功發射,舉世矚目的“天空二號”從發射到在軌運行聚集了許多重要的“陜西元素”。
9月15日22時04分,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在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騰空而起,奔向太空。約575秒后,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接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訪問,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相關技術試驗,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關鍵技術等。從天宮二號升空到在軌運行,“陜西元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 提供強勁動力
長二F火箭和天宮二號的所有動力裝置都由航天六院研制。設計人員借鑒了飛船推進艙推進子系統設計方案,采用雙元恒壓擠壓式推進系統,系統共配置了20多臺不同推力的姿軌控發動機。特別是將實驗天宮二號在太空中推進劑補加,如果成功,將攻克世界難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研制超強“大腦”
航天九院771所研制的中央處理單元,相當于天宮二號的“大腦”,確保了其在太空中正確有效地處理各種數據,將采集到的數據傳送回地面,并使發送的每個指令都能讓航天員接收并處理。同時,長二F火箭的超強“大腦”也出自771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 搭建信息通道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后,要確保與地面通信的實時暢通,就必須依靠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繼終端——相當于連接太空與地面的信息中轉站,中繼終端搭建了信息傳輸的太空通道。
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執行測控任務
皓月當空的中秋之夜,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指揮大廳內燈火通明。數以千萬計的數據從各測控站匯集到這里,通過近百臺機器的超高速運轉,進行數據的計算分析,實時了解火箭的飛行情況,確保把天宮二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