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李克) 按照西安市公共交通的相關規劃,平均500米范圍內就應設置一個公交站點,但因新建小區基礎設施配套的問題,一些新建小區1公里甚至2公里范圍內都沒有公交站點,這對小區居民們來說很不方便。
20輛公共自行車,一大早就已經被西安北郊榮華北經城小區附近的居民幾乎全部租走,因為該小區門口的鳳城七路剛剛打通,沒有公交車,因此大家需要依靠這20輛公共自行車。來得晚就可能用不上自行車,這在一年多時間里成為一種常態。
小區居民:“我坐公交車,就像這兒要走到未央路去,就是往那走十幾分鐘,那坐車不方便。”
小區居民黃先生:“公交不方便,這都沒車,要拐過去走(鳳城)五路,(鳳城)五路這邊渭濱路上也沒有大公交車。”
記者:“都是小的啊?”
小區居民黃先生:“這一塊兒都是小的。”
記者:“小的能坐上不?”
小區居民黃先生:“小的(公交車)這個地方還沒有,你要繞到一邊去,這個貞觀路沒有(公交車)。”
記者:“貞觀路沒有?”
小區居民黃先生:“貞觀路這一道都沒有大公交車,這個地方走到車站得半個小時。”
小區居民們告訴記者,最近讓大家欣慰的是大概半個月前,永徽路上增加了509路公交車,這給他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然而在明光路上的旭景崇盛園小區情況卻不理想,小區居民告訴記者,這個小區交房六年來,近1.5公里范圍內沒有公交車,要步行近20分鐘才行。
小區居民何女士:“坐車得去(鳳城)十二路那邊能坐車,這兒沒有公交站臺。”
記者:“這兒沒有公交的這種情況持續多少年了?”
小區居民何女士:“有六年了。”
公共交通出行關系千家萬戶,是個多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市民們表示他們理解問題的復雜性,也容許問題的出現,甚至也有耐心等待,但更加希望相關職能部門或者說全社會各部門能夠有一個長遠的合理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