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紛紛揚揚的降雪中,我們迎來春運最后一天。短短40天,作為西部大省的陜西鐵路,發送旅客突破千萬人次,累計發送旅客1130萬人,同比增幅7%。

  “高鐵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今年春運,對于西安來說,有了歷史性的新突破。鄭徐高鐵自開通以來首次投入到了春運戰役中。1月13日凌晨6點23分,隨著G1914次列車緩緩從西安北始發前往上海虹橋,陜西高鐵春運戰役的大幕至此拉開。這條360公里的高鐵線路,打通了中國東西部新通道,通過鄭西、鄭徐高鐵,陜西西安與上海、南京等20多個大中型城市實現高鐵直連。春運40天,西安鐵路局管內通過鄭徐高鐵出行的旅客達54萬人次,占全局高鐵發送旅客總量的17%。

  西安北站作為我國西部首個開通的高鐵車站,從2011年開通到現在,短短6年間,隨著鄭西、西寶、大西、鄭徐高鐵的陸續開通,西安高鐵城市“朋友圈”不斷擴大,已通達全國20多個大中型城市,其中包括15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覆蓋我國目前60%以上的高鐵線路。據統計,2011年春運,陜西高鐵共發送旅客10.6萬人次,2017年已達318萬人次。春運期間,西安鐵路局共增開列車1676列,其中動車組列車達到988列,同比增加240列,占客車總數的58.9%,加開的高鐵數量首次超過普速數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通過應用“大數據”這一技術利器,人們已可以窺見春運全景。從地理位置來看,西安在全國占據著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絕對中心位置,全國各地的旅客常常選擇通過“西安”中轉走向四面八方。重要的地理位置讓陜西鐵路的旅客發送量屢創新高。2月3日,西安鐵路局發送旅客39.1萬人,創歷年春運同期歷史新高。春運期間陜西熱門線路為西安—北京、西安—上海、西安—廣州、西安—深圳、西安—武漢、西安—長沙、西安—鄭州,車次類型以高鐵為主。

  從客流特點來看,西安屬于以人口流出為主的“外流城市”。節前陜西客流主要以到達旅客為主,客流流向主要是從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及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城市返回西安過年的旅客。節后陜西客流主要以輸出為主,陜南、陜北以及關中外出務工客流自正月初三開始,一直持續呈高位運行至春運結束。

  受消費理念提升、列車增加等因素影響,春運期間旅游出行需求創新高。數據顯示,西安市41%常駐人口離開西安過年。春節七天有317萬人入陜過年,返鄉潮與旅游人群交匯。從出陜人群分析,乘火車去往外省人氣旺盛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長春等。從入陜人群分析,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入陜人數位列前三甲,分別達到42.2萬人、27.6萬人、25.8萬人。大雁塔、小雁塔、兵馬俑、鐘樓、法門寺、大唐芙蓉園等西安市區著名景點都是外地游客必去之地。

  從車票預售來看,今年春運“一票難求”現象基本消除。針對西安去往北京、上??土骷械膶嶋H,我省鐵路首次加開西安至北京、上海方向的“紅眼”高鐵。今年春運,西安鐵路局管內客車密度前所未有,其中節前增加列車586列,節后增加列車1090列。鄭西高鐵最短5分鐘一趟,而西安與北京方向的往返高鐵動車每天達24趟,從早上6 58到晚上18 55,平均每30分鐘一趟,基本實現了“公交化”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