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名推薦人陳漢將善款交給王向陽的爺爺
身處逆境,他們沒有消沉、沒有放棄,而是把童年、少年歲月努力成一片陽光日子、一個勵志故事……“中國好少年”陜西評選結果昨天揭曉,陜西7地市10位孩子獲殊榮,每人獲得5000元正能量獎金。
5月23日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三秦都市報等西部12家省(自治區、直轄市)主流媒體,用60萬元獎勵120名“中國好少年”,每人獎5000元。連日來,陜西10地市有121名少年被推薦報名參評“中國好少年”評選活動。
經過專家評審團的評審,昨天,“中國好少年”陜西評選結果揭曉。
10位獲獎好少年,來自西安、咸陽、寶雞、渭南、安康、商洛、銅川等7地市,有小學生,也有初中生。年齡最小的10歲,最大的15歲。
他們中有殘疾孩子、單親少年、孤兒、留守兒童、被遺棄被收養的孩子、父親服刑的孩子……
評委、陜西十大公益大使趙龍等人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們的成長經歷令人心疼,面對不幸,他們沒有消沉、放棄,小小年紀就學會獨立,能夠堅強、樂觀、感恩的面對生活,讓人感動,這種精神值得其他同齡人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學習。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項目負責人說,在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西部的希望,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今天的他們,是自律自強的家庭擔當,明天,他們就是最可靠的脊梁。
記者一一電話通知了獲獎者和報名推薦人。
報名推薦人陳俊永格外激動,他推薦的孤兒曉會獲得好少年稱號。“感謝三秦都市報、公益記者公眾號報道我們山區孩子自強不息、熱愛生活、逆境生存的事跡,感謝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提供5000元獎金,這筆獎金對她家的幫助太大了,孩子說一定會繼續努力!”
尋找好少年的過程,也是愛心接力的過程。
本報報道后,藍田愛心人士張艷,通過微信轉賬138.8元給記者,希望幫安康旬陽10歲男孩錫峰買一雙新鞋,他步行10公里上學,鞋子是爛的,這筆善款是她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章后獲得的贊賞費。十大公益大使邱華捐出1000元獎金給5個孩子,每人200元。記者一一把善款轉給孩子的報名推薦人。
推薦人陳漢專程去咸陽男孩王向陽家中,把善款交到孩子的爺爺手中,并把孩子獲獎的消息告訴爺孫倆。老人高興不已,在陳漢幫助下,通過微信視頻向本報表達謝意。
NO.1 田瑞琪 寶雞市渭濱區
關鍵詞:殘疾女孩 單腿跳繩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去了瑞琪的右腿,那年她3歲半。7年來,面對災難,她學會用凳子、拐杖走路。這些年,主動照顧弟弟飲食起居,給弟弟講題;幫媽媽洗碗、洗衣服、打掃衛生。
面對人生逆境,樂觀、上進。運動會上,她放下拐杖,參加單人跳繩活動,自己拿著繩子跳躍,雖然只有一條腿,但勁頭十足,一分鐘可以跳40多下。
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小女孩失去了雙腿,她眼眶泛紅:“我比她幸運,我至少還有一條腿……長大后,我一定要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人,比我境遇差的人。”
NO.2 宋聰梅 西安市周至縣
關鍵詞:學霸 帶奶奶上學
一出生,她的世界就與一般人不同。父母殘疾,大伯和小叔先天智障。如今,她帶著奶奶,在學校附近租房住,種點蔬菜、養幾只雞,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奶奶。多年來,她每天上學前先把飯做好,安排好奶奶一天的生活。等到下午放學回家,再做飯、洗衣服,之后才完成家庭作業。有一年春天,奶奶在回老家的路上,意外摔傷了腿。她給奶奶取藥、喂藥,隔三差五給奶奶洗頭、洗腳。
她充滿自信,是班上公認的學霸。獲得西安市“美德少年”稱號。
NO.3 康思淼 咸陽市秦都區
關鍵詞:撿垃圾 做公益
爸爸車禍去世,媽媽離家出走。思淼跟著爺爺奶奶撿垃圾、賣破爛,一度被小伙伴稱為垃圾堆里的孩子。后來爺爺去世,左胳膊有些殘疾的奶奶,曾一天打三份工,她也跟著奶奶搬磚頭,從小獨立能力強。
面對不幸,她沒有選擇消沉,而是努力奮進。學習成績穩居班級前三名,是學校大隊委,才思敏捷,口才出眾;樂于助人,指導幫助單親孩子完成作業;加入了咸陽市小桔燈公益服務中心,服務時長記錄有80小時,被錄入志愿云系統中的服務時長也有57小時。被評為陜西省“美德少年”。
NO.4 王婷 渭南市臨渭區
關鍵詞:頂梁柱 關注環保
從天而降的車禍,帶走了父親,母親外出打工養家,當時6歲的她成為一名單親留守兒童。6歲開始學做飯、洗衣服,炒菜時油濺到手上,只為讓辛勞、年邁的爺爺奶奶吃上飯。母親李女士哭著說:“我在外面打工,家里全部事情都是小婷來處理,她是家里的頂梁柱。”
14歲的她熱衷公益活動,組織村里孩子把垃圾撿拾起來集中堆放,并張貼“愛護村道環境衛生,美化鄉村人人有責”等宣傳語。被評選為陜西“最美孝心少年”。
NO.5 王錫峰 安康市旬陽縣
關鍵詞:單親 步行10公里上學
父親早逝,母親因病不能行走,只能在地上爬行。家里靠低保和殘疾補助金維持生計。
城里的孩子上學有人接送,他一人獨行。再難、再苦,都無法阻止他對知識的渴望。家在大山里,離學校遠,他不得不住校。從6歲開始,錫峰每周五下午,都從學校走10公里路回家。一到家,這個小男孩就照顧媽媽刷牙、洗臉。從菜園子里割菜回家,洗菜、炒菜、做飯。到了晚上,打水幫媽媽洗腳,照顧媽媽睡下后,才開始看書學習。
他是班里的生活委員,每頓飯后都會把住校生的餐具放在消毒柜里消毒。
NO.6 張釗 商洛市鎮安縣
關鍵詞:懂事自立
他還在母親肚子里的時候,父親干活時發生意外去世,出生6個月后,母親離家出走。他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依靠低保和種地來維持生活。
生活賦予了磨難,也讓他比同齡的孩子更加懂事、自立,掌握了一定的中醫知識。從小就開始幫爺爺奶奶挑水種地。為了緩解爺爺的老寒腿和腰疼,他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了揉酒火、拔火罐、灸艾火。剛開始時不得要領,有一次把自己的手燙得緋紅而出現水腫,褪了一層皮,但他不氣餒:“雖然有點疼,但是一想到爺爺的腿能好點,我就不疼了。”他被評為“全國十佳最美孝心少年”。
NO.7 李新穎 銅川市宜君縣
關鍵詞:被收養 感恩
她患有先天性罕見疾病泄殖腔畸形,剛出生就被親生父母遺棄,8歲時歷經兩次手術。殘疾養父,給了她第二次生命,她也是養父心中的陽光小女神。三四歲時,就幫爸爸拿拐杖。五六歲開始,成了爸爸的小助手,買菜、洗菜、掃地、倒垃圾……
不幸的遭遇,并未改變小穎樂觀、開朗的性格。她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兒童節表演跳舞;班上同學的抽屜臟亂,她總會幫忙收拾;是老師的好助手,是校少先隊中隊長,定期更換班級的黑板報;懂得感恩,家里存了好幾位愛心人士的電話,逢年過節,她會主動打電話問候感謝他們。
NO.8 王向陽 咸陽市三原縣
關鍵詞:留守 照顧爺爺
他7個月時,母親離家。8歲時,父親入獄。他和年過七旬的爺爺相依為命,爺爺患有腦梗,半身不遂。小小年紀的他,背負了與年齡不相符的負擔。
第一次去看望爸爸時,他穿著他最好的衣服,在接見室里,和爸爸一邊流淚一邊打電話。時間到了,他不舍地將自己的手放在玻璃上,想隔著厚厚的玻璃觸碰到爸爸的手,希望爸爸好好改造,自己會等爸爸回家。
曾有愛心人士表示愿意給他創造更好的學習及生活環境,接他到縣城上學,但被他拒絕了——“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我要好好照顧爺爺。”他體會過被“拋棄”的心酸,所以不想再扔下親人,他認為愛、陪伴比其他更值得珍惜。
NO.9 郭曉會 渭南市白水縣
關鍵詞:孤兒 撿破爛
父母意外身亡,9歲時,她成為孤兒,和奶奶靠撿破爛、賣雞蛋、賣草藥維持生計。有一次撿破爛時,奶奶摔斷了腿,她一邊采草藥,曬干賣錢,給奶奶治病,另一邊照顧幼小的弟弟,給弟弟洗衣服、哄睡覺。冬天家里寒冷,她頂著嚴寒出門,撿拾樹枝拿回家燒火取暖。
為了多掙一點錢,她有時走十幾里路到另一個地方,去賣撿來的破爛。賣東西的錢,她都用來給奶奶和弟弟買東西。有一顆感恩的心,每當有好人幫助她們家時,她總會拿自家母雞下的雞蛋表示回敬,資助過她家的人都夸獎她特別懂事。
NO.10 程彩蓮 安康市白河縣
關鍵詞:自立自強 美德
媽媽患有嚴重的腦萎縮,生活不能自理。當同齡孩子吃著母親做的可口飯菜時,她卻每天放學回家給媽媽做飯、喂藥、穿衣、穿鞋,日復一日,自己也從小學一年級到了六年級。
為了給媽媽換口味,她學會了攤煎餅、煮面條、削面魚兒……長年受病痛的折磨,媽媽有時不愿意吃藥,藥粒放到嘴里又吐掉,她就用勺子把藥片放水里融化后再喂給媽媽。
班主任夸她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每天都利用課間跑步回家,看一下媽媽的情況,然后又跑步趕回學校上課,從不誤課。她被評為陜西省“美德少年”。文/圖首席記者姬娜實習生張琳方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