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鐘樓內部的保護裝置?!↑h田野 攝圖為鐘樓內部的保護裝置?!↑h田野 攝

  中新網陜西新聞7月3日電 (張一辰 黨田野 張梟)“壯麗的鐘樓和群燕歸巢在此刻完美融合,美不勝收?!眮碜蚤L沙的游客齊恒認為,盤旋在鐘樓上方的數百只燕子,給西安這座古城增添了些許溫柔。

  位于西安市中心的鐘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西安的城市地標。近日,西安鐘樓附近出現“百燕歸巢”的景象。每天傍晚,數百只燕子繞著被夜色和燈光襯托得富麗堂皇的鐘樓盤旋起舞,成為一大景觀,吸引不少民眾和游客前往“膜拜”。

  記者在鐘樓附近看到,百余只燕子從四方匯集而來,在鐘樓上空不斷盤旋飛行,引得民眾拿起手機拍照留念。

  “印象中長大后就沒見過這么多燕子,再次看到不免心中有些感慨?!蔽靼彩忻耦櫸慕芊Q,城市的發展曾使燕子們失去了棲息地,在市中心出現這么多燕子,說明這幾年生態環境的改善。

  盡管“日暮燕歸巢”美景令人賞心悅目,但不少民眾擔心燕子筑巢會對鐘樓產生負面影響。網友“呼嚕萌”認為,燕子筑巢的泥巴可能會腐蝕部分建筑材質,而隨時會從天而降的燕子糞便也會給游客帶來不好的體驗。

  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館長王磊3日向中新網記者表示,燕子在鐘樓筑巢由來已久,尤以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為多,到2010年左右筑巢的燕子開始減少,而近一兩年又逐漸開始增多,這可能與生態環境的改善有一定關系。

  據介紹,為降低鳥類糞便對古建筑彩繪的影響,有關部門還為鐘樓安裝了防燕網,并且每年都會對燕子窩進行清理,對彩繪進行清理和擦洗。

  王磊對中新網記者說,鐘樓整體屬于磚木結構,燕子巢多為草木構成,不會產生太多影響,但燕子的糞便會對鐘樓上的彩繪產生些許污染,所以每年燕子南飛過冬后,西安鐘樓都會進行養護,包括對破損的瓦件、木構件進行更換,以及對門窗、墻面和地面進行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