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向被問政單位送“門”當禮物    本報記者王曉峰攝觀眾向被問政單位送“門”當禮物    本報記者王曉峰攝
西安市建委主任苗寶明西安市建委主任苗寶明
西安市發改委主任陳長春西安市發改委主任陳長春
西安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馮濤西安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馮濤

  在6月份開展的全省第一季度營商環境調查統計中,西安在企業電力獲得、施工許可證辦理和不動產登記等三項業務排名靠后。昨晚,2018年第6期電視問政將這三項業務的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請到了現場,接受質詢。被問政單位負責人包括:市發改委主任陳長春、市建委主任苗寶明、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馮濤。 

  施工許可審批:如何突破“三重門” 

  節目短片《施工許可審批:如何突破“三重門”》反映了施工許可審批中存在難以破解的“三重門”。 

  第一道門——基層執行中的“玻璃門”。在西安市城建檔案館,辦理業務的李女士告訴記者,盡管按照要件清單準備材料,審批中也沒能一次性通過,這已經是她第三次到這里了。第二道門——決策機制中的旋轉門。不少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審批環節往往是最費時間的,許多環節是決策機制有問題。一企業負責人這樣說道,完全符合規則的事情,也需要審批單位領導班子“開會決定”,“‘領導出差了’一句話,就啥事也辦不了了。” 

  第三道門——改革中的彈簧門。辦理施工許可證的王先生向記者“吐槽”,本來已經審批過半的項目遭遇部門改革,還得重新審核讓人百感交集。記者在市建委了解到,施工許可證目前已經簡化成二級審核,即通過科室辦理人和處長兩級審核就能完成,這就意味著處長成了最后把關人。然而,面對記者對于簡化了哪些流程的提問,一名市建委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卻顯得一頭霧水,表示暫時不清楚具體業務。 

  現場主持人提問,看完短片不難發現,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基層服務僵化”“決策效率低下”“改革不深入”。大家已經看到,市建委在簡化審批程序方面已經做了很大的努力,為什么企業還有這么多不滿? 

  市建委主任苗寶明主動認責表示,這是我們西安施工許可證辦理時間長、審批環節多的問題,我們在全省考評倒數第三,為此,王永康書記特別作了批示,我們成立行政審批處統一辦理,目的是把所有的審批業務納入到政務中心,一站式辦理。出現短片中的問題,說明改革措施在前哨作戰方面“不給力”,我負主要責任,今天問政過后一定立刻整改,徹底消除企業審批難的弊端。 

  本期“問政時刻”第一單元結束,觀眾滿意率:39.88%,不滿意率:60.12%。 

  企業電力獲得:如何打好提前量 

  日常施工用電,連接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支柱產業,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很多企業都存在用電難的問題。 

  企業辦事人員李女士反映說,想去辦相關手續的時候,對接的部門很多。要對接供電局的人、亮麗公司的人、施工隊的人,報建前期審批手續太艱難了,而且這個過程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差不多有半年左右。這期間供電局的工作人員也不會主動去找企業,告訴企業應該怎么做。對短片中曝光的這一問題,市供電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解釋,是因為要求企業整改,但是企業沒有進行整改,所以他們才沒有進行二次驗收。 

  在采訪中,記者聯系到了電力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在他看來,企業內部的審批程序繁瑣,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辦結效率的確需要提高。不是垂直管理,就沒辦法解決根源問題。相互部門之間都沒有溝通,所以才導致辦事效率比較差。 

  據一名內部知情人士介紹,西安目前還處于“用戶等電源”的情況,是因為從最早的規劃上就出了問題,建設跟不上,沒有規劃建成相應數量的配電設施,是供電的最大制約因素。發改委作為行業主管部門,不能對于電力基礎設施薄弱的根源問題視而不見。 

  主持人提問,短片中,無論是用電企業還是供電公司內部人員,都稱辦事過程繁瑣、溝通協調困難、人浮于事的現狀。對這樣內外一致的評價,供電公司的陶軼華總經理覺得準確嗎? 

  陶軼華表示,看完短片,內心不能平靜。針對電視短片反映的問題,回去后認真整改,舉一反三,我們要在大西安發展過程中加快腳步,早日建成堅強的西安電網,提高供電能力,提高供電可靠性,踐行服務理念,在大西安建設中盡心服務。 

  現場觀眾提問,短片里供電公司把企業電力審批難的根源,歸結到了發改委規劃的變電站歷史欠賬多、難以落地。變電站都建不好,供電就好比無源之水,市發改委主任怎么看你們部門在這個問題上的責任? 

  市發改委主任陳長春說,市發改委承擔著西安市電力建設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十二五”規劃330千伏以上變電站1所,110千伏以上80所。現在330千伏建設了5所,110千伏以上57所。問題是規劃選址選線存在問題沒有及時落實。為了彌補“十二五”沒有完成任務的短板,再加上對未來的一個預期,“十三五”我們規劃了159項,已開工了43個項目,下一步將加快審批。 

  問政第二單元結束。滿意率:24.54%,不滿意率:75.46%。 

  不動產登記:如何做好“店小二” 

  西安市出臺的不動產登記行動方案提出,今年3月底前完善登記配套服務設施,建立評價機制,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的要求。可是真正做到實處了嗎?現場播放的短片反映,從硬件設施看,不動產登記城北大廳內,供企業用戶評價工作的電子設備成了擺設。市政府里要求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做的怎么樣?據登記部門工作人員透露,一共84項業務要辦理一窗式辦理,根本實現不了。 

  據了解,審批一共需要12個環節,問題往往發生在前三個環節,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反復跑、無限等。主要在于整理資料。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無限等呢?企業辦事員告訴記者,縣級10個工作日辦結都這樣反復跑、無限等,10個工作日辦結,怎么可能實現?不動產登記部門的聰明之處在于辦事效率的時間,他們是從第四個環節算起的。前三個最復雜的過程,不計算在它的考核辦法中。這種算法雖然使不動產登記中心的工作看上去時間更短,但企業卻無法接受。不動產登記中心向社會公布的辦結時限,其實是一種缺乏誠意的自我約束,即使它的級別進入了第四個環節,企業的不動產登記業務也不一定能在10個工作日內辦結。 

  記者在辦事大廳隨機調取了兩個近期辦理完結的企業,每個都等了不短的時間,有的甚至長達33天。 

  看完短片,主持人提問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馮濤,10個工作日辦結,看上去似乎很快,但最費勁的三個環節卻沒有計算在10天的時限之內。這10天的算法,是為了說出來好聽,看起來好看,還是真的為了企業方便? 

  馮局長回答,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它反映出不動產登記局的很多問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我們將把現場這些問題都納入到承諾的時間里。我們局在辦理事項到接件受理,一定做到承諾的10天。而且我們將現在承諾的10天變成5天,從下周就開始立行立改。 

  最終,整場問政滿意率為48.57%,不滿意率為53.43%。 

  三部門負責人:電視問政是一記重錘 

  問政結束,市建委主任苗寶明說,今天的電視問政對他是一記重錘,要改進的工作還有很多。暴露出來的問題,是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執行標準不到位、改革的一些措施運行磨合還有問題。從根本上來講,是他作為市建委主任在指揮協調方面還不夠給力。所以今天問政時刻結束之后,他們要整改再出發,要讓市建委的全體干部樹立起“五星級店小二”的服務意識,認真落實王永康書記提出的“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在施工許可證的辦理程序上更優化、資料再減少,實現全省審批最優、用時最短、服務最好的目標。

  市發改委主任陳長春說,看到滿意度,心里壓力非常大。從經濟發展來說,確實電力應該先行,市發改委承擔的電力建設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擔負著協調推進、電力規劃、落地、建設的職責。從這個層面來說,這個成績也非常低,提醒我們工作沒有做到位。剛才主持人提到的“十三五”電力建設任務很重,雖然較以往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建設速度有所加快,但是離我們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加強電網建設還有差距。下一步將圍繞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開展整改工作。同時,立足“十三五”建設任務,圓滿完成目標,按照市委要求,走到全省前列。 

  市國土局局長馮濤發言說,今天的問政暴露出來工作上的問題,同時也暴露出思想上、作風上的問題,他深知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比今天暴露出的問題還要多。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他將和他的同事一道,把今天的電視問政作為繼續出發的起點。寶雞能做到,楊凌能做到,西安一定能做到,而且要比他們做得更好。 

  他們目前正在構建新平臺,到8月底新平臺正式運營,到時候老百姓就可以通過手機APP來查閱辦件的時間,預約辦件時間,不動產登記的服務會更便利,請大家監督。 

  與往期節目一樣,節目組向社會征集了給本期被問政單位的禮物,這是一份特殊的禮物,比以往的禮物大的多——一面墻,墻后面是一扇門。收到禮物,陳長春說,破墻是一個方便企業更便捷的門。對市建委來說,拆除玻璃門、旋轉門、打開辦事門,我們不動產登記的全體人破除玻璃門,當好門迎,辦好群眾事,這是大家所期望的。 

  上期問政回顧 被曝光問題已整改到位 

  本期節目首先對上期問題整改進行了公布。上期問政節目結束后,西安市市政公用局針對節目曝光問題,列出責任清單,逐一進行整改。截至6月29日,電視問政中被曝光的15個問題已經整改到位,熱線及網絡平臺收集的線索已作出適當處理。不過科技二路、洗車行等一些問題仍在繼續整改。市政公用局還加大了問責力度,共問責66人次,涉及直接責任人34名,追究領導責任32名,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5人、誡勉談話18人、批評教育6人、通報批評3人、書面檢查6人、提醒談話18人,7個基層黨組織作出深刻檢查。 

  文/本報記者李天嬌 圖/本報記者王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