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養犬,城市養犬管理問題也隨之成為社會各界關注和議論的焦點。為解決這一問題,提升群眾文明養犬意識,今年8月13日,西安推出了“史上最嚴”養狗條例。

  如今,整整3個月過去了,條例落實情況怎么樣?人們文明養狗的意識提高了嗎?昨日,三秦都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出門就給狗拴繩

  市民稱已成習慣

  根據《西安市限制養犬條例》規定,申請養犬的個人、單位應當到所在地區、縣公安機關辦理養犬登記手續。未經登記,不得養犬。養犬人、養犬單位攜犬出戶時,應為犬只掛上犬牌,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使用牽引帶牽領;牽引繩不得超過2米,在行人擁擠時自覺收緊牽引繩;攜犬乘坐電梯或者上下樓梯,應避開高峰時間并主動避讓他人;應及時清理犬只排泄的糞便,不得污染市容環境衛生。

  8月13日,西安市公安局在宣傳依法文明養犬活動中,還明確表示將嚴格執行養犬“黑名單”制度。對于犬主出現遛狗不拴繩、不攜帶養犬登記證等違規行為,被查處3次將吊銷養犬登記證,5年內不得再次養犬。

  昨日,針對這些規定,記者先后走訪了位于西安市不同區域的一些城中村和多個小區,查看落實情況。

  在位于青龍路上的祭臺新苑小區,記者見到一位帶了只泰迪犬下樓取快遞的趙姓阿姨。雖然從單元樓到小區門口只有短短幾百米距離,趙阿姨還是給自己的愛犬“當當”系上了牽引繩。

  她告訴記者,自己養犬已有3年時間,早已為“當當”辦理了犬證。談及西安的養犬條例,趙阿姨稱,自己在小區里見過相關內容的宣傳單,對遛狗要牽繩、要及時清理犬只排泄的糞便等都很有印象。她認為,這一條例不管對誰來說,都很有好處。“這些本來不用明令規定,本來就是我們這些愛狗的人應該做的。現在有了規定,大家更重視,做的人也更多。這樣一來,不養狗的人少了很多困擾,雙方之間會多些理解。”趙阿姨說,拿他們小區為例,現在遛狗的人基本上都在早上7點以前或者晚上9點后出門,養狗者和不養狗者、人與狗之間的關系和諧許多。

  養狗人約定清理排泄物

  小區環境有好轉

  在位于胡家廟附近的和潤坊小區,記者先仔細查看了小區環境,小區內的主干道、綠化帶、犄角旮旯處,都是記者重點查看的區域。一圈走下來,僅在兩處地方發現了犬只的排泄物。

  這是否可以證明該小區的養犬文明程度有所提高呢?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小區業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稱,今年小區里沒有了流浪狗,環境整體能好一些,大多數養狗者都能隨手清理自家狗狗的糞便,但遛狗不牽繩的現象還是挺多。“大白天很多養狗的年輕人都上班去了,狗在家關著,晚上你來看,十個人里有七八個人都不牽繩。”說到這里,老人有些憂心忡忡。

  與老人的看法與說法相反,90后姑娘小竇表示,他們小區里的養犬文明程度在提高。“我自己就養狗,平時也會和很多養狗的人在一起交流。”小竇稱,她和其他一些養狗的人有時出門遛狗是不太愛牽繩子,但只要沒牽繩子,就會時刻把注意力放在小狗身上,不讓它驚擾到別人。

  小竇說,除此之外,他們這些養狗的人還相互約定,出門見到狗狗排泄物就撿一下,盡量不要讓狗給其他住戶帶來不便。

  城中村內狗亂竄 

  商戶稱沒法管

  小區里的條例落實情況還不錯,其他地方怎么樣?昨日中午,記者來到了位于西影路上的觀音廟村走訪。

  僅在該村里轉了10分鐘,記者便見到3只到處亂跑的“無主狗”和兩只沒有拴繩子跟在主人身邊的寵物狗。記者在對其中一只體型較大的“無主狗”拍照時,這條狗還突然發狂,飛速竄到記者腳邊,齜牙咧嘴地“示起威”來,幸好旁邊一戶人家里走出一位老人,大聲吆喝了幾句,才幫記者“解了圍”。

  這位老人稱,這只土黃色的狗時常在附近晃悠,她也不知道是誰家養的,印象中沒有見過有人叫它。因為體型不算小,經常有女孩子或小孩被它嚇住,見到這只狗在路邊就不敢過去。“其實它不咬人,就是嚇嚇你們。”老人稱。

  還有另外兩只在路邊互相追逐的狗也沒人說得清到底是誰家的,提及限養條例里的“攜犬出戶時,應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使用牽引帶牽領”,村里很多人都表示,“這地方,沒人管那事。”

  “村里人多商戶多,很多人養狗是為了晚上防盜,都是養的土狗,誰會給土狗花錢辦證,出門還拿繩子把它拴上?都是由著這些狗在村里到處跑呢。”一位商戶稱,雖然他也覺得這些狗到處亂竄挺鬧心,但沒辦法,不知道該讓誰管。

  記者了解到,依據西安市養犬條例規定,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做好本居住區限制養犬的自治管理工作,組織本居住區居民、村民依法制定限制養犬公約,并監督實施;還需根據實際狀況,劃定本居住區禁止犬只進入的公共區域。顯然,這些規定在城中村的落實情況,并不是十分理想。

  文/圖 本報記者 張晴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