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科協聯合中央宣傳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共同組織開展了2019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
經過多輪評選,從404位科技工作者中評選出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和102位重點宣傳人員。陜西省科協等相關單位共同推薦了陶文銓等10位有效候選人,最終西安交通大學能動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文銓入選“最美科技工作者”,王興治、康振生、梁增基、周洲、劉建妮等5名科技工作者入選102位重點宣傳人員名單。
王興治 1935年9月出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兵器工業第二0三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他開拓了我國反坦克導彈研究領域,并主持研制成功多型反坦克武器裝備,是我國反坦克導彈領域的先驅者和領軍人物。
康振生 1957年10月出生,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以攻克小麥病害為己任,在農業科技第一線聚焦糧食安全,追蹤世界前沿,率領團隊在我國小麥重大病害條銹病、赤霉病等的發生規律、致病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等方面成就卓著,為我國小麥病害特別是條銹病、赤霉病防治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作出突出貢獻。
梁增基 1933年10月出生,陜西長武縣農技中心研究員,我國著名旱區小麥育種及栽培專家。他五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層,在艱苦旱區搞小麥育種,創新五項理論技術,育成國審省審品種7個,把小麥由多災及低產作物變為抗災的高產作物,創造了我國小麥育種的奇跡,解決了多災低產和群眾吃飯問題,為國家糧食安全獻出了畢生心血。
周洲 1966年12月出生,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無人機系統總體設計、氣動布局、飛行力學與控制、飛行仿真與試驗等研究,主持和參加國防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國防預先研究、民機專項、國防關鍵技術演示驗證和國家重點型號關鍵技術攻關等20多項。她帶領團隊常年奮斗在環境艱苦的西藏、青海、甘肅、寧夏等地,在我國無人機事業發展和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作出了卓越成就。
劉建妮 1978年9月出生,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主要研究寒武紀的生命大爆發及其與環境的協同進化,她報道的寒武紀葉足動物化石“仙人掌滇蟲”,解決了學術界激烈爭論的重大科學難題,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同時,她通過互聯網平臺、科普講座、野外考察等形式,深入中小學校、貧困地區開展科普教育,發起組建“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為我國科普、科教事業發展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李維佳 本報記者 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