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網訊(記者 劉望 通訊員 成楠 張昊)3月9日晚,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托舉北斗三號GEO-2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位于陜西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此次發射用長三乙運載火箭提供了一二三級,助推級和姿控發動機等全部動力,同時為北斗衛星提供了遠地點發動機。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為北斗三號GEO-2衛星提供了導航分系統、天線分系統、轉發器分系統等有效載荷產品。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長三乙運載火箭提供全部動力
防疫期間,發射隊員們的工作生活也有了些許不同。“試驗隊一直有班前會和班后會的制度。為了防控疫情,我們都是在室外站著召開‘圓圈’會議,大家佩戴口罩間隔一米以上。”航天六院試驗隊隊長、11所主任設計師程曉輝說。
除了開會形式上的轉變,以往食堂就餐也改為各自打飯回屋吃,少了往日的熱烈交流,即便有需要討論的內容,也都是保持一定距離。為了降低疫情對型號工作的影響,減少人員流動,原本兩個型號的工作任務,現在都落在了程曉輝他們幾個試驗隊員的肩頭。
2月20日,剛剛執行完長二丁發射任務的六院試驗隊員又一頭扎進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的工作中。作為隊長,程曉輝不斷叮囑大家“此次任務一定要嚴格遵守發射場的各項規定,工作上要嚴上加嚴,細上加細,不容有失。”并取得了發射的成功。
這喜訊,對于航天六院陜京滬漢干部職工來說,更是一次振奮、一次激勵。此次任務結束后,六院試驗隊還有兩名同志將繼續堅守在大山深處,完成下一次的發射任務。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助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迎來賽點
位于西安航天產業基地的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為該衛星提供了導航分系統、天線分系統、轉發器分系統等有效載荷產品,助力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組網迎來賽點。
這顆衛星是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的第二顆“吉星”(GEO衛星的俗稱,也稱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同時也是一顆距地面3.6萬公里的高軌道衛星,“吉星”是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中功能最強、信號最多、承載最大、壽命最長的衛星,它將覆蓋我國及周邊地區,主要實現報文通信、導航服務、精密定位、星基增強等功能。
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空間段由30顆組網衛星組成,包括MEO衛星(中軌道衛星)、GEO衛星(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三種不同類型的衛星。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北斗三號團隊承擔了30顆北斗三號衛星中20顆衛星的全部有效載荷以及全球短報文通信、搜救等增量載荷研制工作。此次“吉星”發射成功后,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距離完全建成僅剩1星之遙。組網的最后一顆衛星全部有效載荷也將由西安分院承擔完成。屆時,中國自主研制的北斗三號全球導航系統將具備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