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踏青野餐警惕蜱蟲叮咬。春游踏青野餐警惕蜱蟲叮咬。

  西部網訊(記者 馬晴茹) 疫情漸緩,春暖花開。近來,在家憋了近兩個月的市民也都安排上了野餐春游,但帶孩子在外游玩仍要警惕。記者從西安市兒童醫院了解到,今年4月以來,該院已經收治了2例蜱蟲病患兒。目前,為避免病毒細菌感染,2名小朋友蜱蟲叮咬部位連帶局部皮膚被切除。

  蜱蟲叮咬部位及局部皮膚被切除

  幾天前,父母帶著今年4歲的悅悅到臨潼附近的野地踏青。悅悅奔跑中突然停下腳步,說頭上有東西,孩子媽媽一看,發現是只紅色的蟲子吸在孩子頭頂。他們沒敢直接拔出來,帶到附近醫院,醫生建議到西安市兒童醫院。

  “一個紅色的小蟲子頂在孩子頭部,半截崁入頭皮,外面暗紅,還可以看到蟲體上的小足,明顯就是蜱蟲。”西安市兒童醫院神經外科醫生李楠告訴記者,醫院幾天前收治的孩子也是這種情況,奶奶帶著孩子去油菜花地踏青,晚上回家媽媽給洗漱時發現耳朵后面有一個小蟲子,小蟲子的頭部鉆到頭皮里面,外部粉紅,就趕緊來醫院了。

  李楠說,因為2名孩子被送到醫院的時間,分別是在孩子被叮咬后8小時和12小時;為了安全起見,醫生為兩名患兒給予蜱蟲連帶局部皮膚切除。

  “因蜱蟲可能含有不確定的病毒細菌,所以在體內時間越長出現感染概率越大。”李楠說,在此也告誡廣大家長,外出時避免小孩鉆入雜草密集的地方,如果發現蜱蟲叮咬,需盡快到醫院處理,避免蟲體在體內留置時間太長。

  不慎被咬怎么辦?酒精涂抹、鑷子取出

  據了解,蜱蟲的唾液中有神經毒素,在吸血時可以將毒素注入體內,引起嚴重感染(嚴重時可導致呼吸肌癱瘓、呼吸困難);蜱蟲體內攜帶80多種病毒、14種細菌、17種螺旋體以及32中原蟲,在叮咬時還可能引起繼發性感染,且潛伏期長達一個月,即使在當時或幾天里沒有異常,后期也可能發病。

  如果不慎被咬應該怎么處理?首先,不要直接強行拔出蜱蟲,防止傷害皮膚,因為它嘴上的倒刺很可能已經深入皮膚里面了,強行拔出的話,頭部可能就會留在皮膚里。

  正確的處理辦法是:先用酒精涂抹在蜱蟲的身上,使得其頭部放松、逐漸死亡,然后在用尖頭的鑷子取出蜱蟲;如果沒有完全取出或是短時間內已經發熱、有紅斑,一定要第一時間就醫治療,以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帶來更嚴重的后果。

  預防蜱蟲小妙招:夏季出門盡量減少皮膚暴露,不要在野外呆坐或躺太長時間;游玩回家后,要及時清潔和觀察身體,帶寵物出去溜達時,也要注意檢查。

  編輯: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