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因為疫情,市民生活正在被悄然改變,越來越注重健康和個人衛生,變得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也在無形中發生了變化。即日起,本報特別推出“被疫情改變的市民生活”系列報道。
擔心入戶不安全 雇主拒絕保姆上門
每年春節后,都是家政市場最為活躍的時候,尤其是雇工市場,由于雇主需求旺盛,家政市場屢現一工難求的狀況。可是今年,受疫情影響,西安家政市場出現前所未有的慘淡。復工復產后,盡管家政市場隨著家政人員的陸續回歸慢慢復蘇,可雇主方面卻頻頻出現“拒絕家政上門”的狀況……
“本來和雇主商量好了,等疫情風險降低能出來上班了,就趕緊回來工作。可是,等我3月23日回到西安聯系雇主時,卻被雇主以‘外人來家不安全’的理由拒絕了……”昨日,接受記者采訪的甘肅武威籍家政工孫女士告訴記者。
年前,她的工作是照顧一位腿腳不便的老太太。雇主姓李,兄妹六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根據孫女士提供的電話,記者聯系到了李先生。從李先生口中得知,3年前,李先生70多歲的母親,因腦梗后遺癥行動不便,兄妹幾個商量請了住家保姆孫女士照顧母親。
“老太太和保姆一直都處得挺好的,春節還專門給保姆放了15天假,打算讓保姆正月十五過后再來上班。誰知趕上了疫情,老太太就不讓外人再來家里了。說實話,我們兄妹也有這方面的顧慮,所以就暫停了孫阿姨的工作。照顧母親的事,就由我們兄妹輪流來做了。”說起拒絕保姆上門的緣由,雇主李先生也顯得很無奈。
記者了解到,像李先生這樣的雇主,目前在西安乃至其他地方并非個案,不少“準雇主”出于安全考慮,都在短期內采用了拒絕家政上門服務的辦法。
復工后一活難求 育兒嫂欲做保潔
被雇主婉言拒絕了的家政工孫女士,目前來西安已經好多天了,想再找個保姆的活干,卻屢屢碰壁,被拒絕的原因,幾乎都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
記者采訪了解到,西安家政市場復工遭遇寒流,就連西安市的一些家政龍頭企業也在所難免。西安安子新家政公司總經理李秀芬告訴記者,往年初五就預約爆滿,今年自3月2日復工已月余,復工入戶的育兒嫂僅39位,僅達到去年2月育兒嫂總單量的30%,更別說和去年同季度相比了。
多年來,一直在西安當育兒嫂的45歲商洛婦女張粉,就是明顯的例子。2月24日,看著一起回家過年的丈夫接到用工單位的復工通知,已經在家隔離了一個多月的張粉,心想自己也該回西安工作了。于是,就給原雇主打電話,說自己愿意做核酸檢測,自己出錢做都行,就是希望能早點復工,但是雇主始終沒有答應復工,只是讓她等消息。就這樣,她連續等了4周。
昨日,記者見到張粉的時候,她剛從外邊找工作回來,一臉沮喪。“我都來西安這么長時間了,就是找不到育兒嫂的活。總得吃飯吧,不行給商場干保潔也行呀!”說起這段時間的求職經歷,張粉感慨萬千。
企業轉變思路 消除雇主顧慮是首選
因為疫情,西安家政行業復工可謂困難重重。如何打消雇主的顧慮,讓家政工順利復工?記者先后走訪了西安多家家政公司,看看他們都是怎么做的?
據了解,為了能讓雇主主動接受家政工上門服務,西安安子新家政公司主動帶家政工做核酸檢測,并為雇主提供所需家政工體溫、家庭成員、活動軌跡等詳細的檢測和健康記錄,用行動打消雇主的顧慮。
也有家政公司另辟蹊徑,正在通過強化多種經營方式的思路求生存。以經營小時工家政服務項目成名的陜西海鑫家政,3月2日復工至今,在對400余位高度活躍客戶的回訪中,僅有11位客戶有繼續雇用小時工的需求。對此,該公司通過前期經營的社區養老,小微企業定點保潔等業務,努力求變。同時,通過企業內部轉崗,培訓強化等方式,解決相關問題,目前已復工近130人。
優質服務贏市場
家政市場面臨洗牌
基于目前的現狀,家政行業如何才能跑出復工復產的加速度。在記者采訪中,多位家政行業從業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他們中有人期待專家支招,有人希望能得到政策支持,也有人說:“小家政公司成本不大的情況下,堅持好的服務,終歸能贏得市場。”
陜西海鑫家政服務公司總經理孔祥瑞說:“盼望實惠的政策,真金白銀的護航家政企業走進‘以高質量發展為要求促進家政業提質擴容’的正軌,我相信不僅僅是復工復產,行業的發展前景也一片光明。”
陜西巾幗家政聯盟秘書長李新生說:“國家基于防疫考慮,將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正確的做法。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又是圍繞社區及家庭相關生活服務為主要工作內容的行業,必然受到較大沖擊。西安家政行業市場前景還是比較好的,經過一個多月的市場暫停,重啟之后勢必面臨優勝劣汰的市場洗牌,對規范西安乃至陜西家政市場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本報記者 李佳
被疫情改變的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