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繼續擴大陜西秦嶺北麓野外朱鹮種群數量及分布范圍,實現種群持續健康發展,9月26日,陜西秦嶺北麓朱鹮放飛活動在秦嶺國家植物園舉行。

  10時26分,在秦嶺國家植物園楓葉湖畔,15個箱子一字排開,來自漢中朱鹮國家自然保護區和陜西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的20只朱鹮被陸續放飛。隨著箱子上的小門被打開,它們紛紛從箱子中飛躍而出,伸展雙翅,飛向棲息地。

  在放飛活動現場,記者從陜西省林業科學院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高級工程師張軍風處了解到,此次放飛的20只朱鹮,屬于不同年齡段的朱鹮個體,陜西林業部門為其中5只佩戴了衛星追蹤器,將開展跟蹤監測,以便及時掌握放歸朱鹮的生存狀況,研究朱鹮野外覓食、繁殖、遷飛等規律,為恢復朱鹮長距離遷徙進行科學探索。如有需要,在冬季時節將進行投食、補飼,對不適應野外生存的個體及時采取救護收容。

  記者了解到,朱鹮是秦嶺生態保護的旗艦物種、標志性動物,朱鹮文化是秦嶺生態文化靚麗的名片,秦嶺國家植物園是鑲嵌在秦嶺上的“生態明珠”,在中秋節、國慶節前,選擇在秦嶺國家植物園放飛朱鹮,有著特別的意義。

  陜西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在現場講道:“2007年5月,秦嶺北麓秦嶺國家植物園奠基與秦嶺南麓朱鹮放飛活動的不期而遇,既成就了秦嶺植物保護之業,也開拓了朱鹮野外種群復壯之路。今天,在秦嶺國家植物園放飛朱鹮,將動物保護與植物保護融合一體,演繹秦嶺保護事業的二重奏,對把秦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向新階段具有重要意義。”

  省林業局副局長、省林業科學院院長昝林森說:“目前秦嶺北麓已有3個野外朱鹮種群,本次放飛對促進這3個種群的融合交流具有重要作用,是重建秦嶺以北朱鹮種群的重要環節。朱鹮的生存,不僅需要清澈的河流、池塘、水田等濕地,不僅需要高大的樹木,更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共同保護。生態修復、環境保護任重道遠,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朱鹮飛出陜西,飛遍東亞大地!”本次放飛是朱鹮在秦嶺國家植物園的首次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