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記者獲悉,由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河北博物院聯合舉辦的“父子家國——漢代中山王陵及王室墓出土文物特展”于10月1日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考古陳列館臨展廳預展,獻禮國慶,為假期公眾提供優質文化體驗。

  漢中山國位于今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東麓,都于盧奴(今河北定州),土地肥沃、區位險要,綿延兩漢329年,留下眾多珍貴文化遺產。其中,作為二十世紀中國百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夫婦陵,全方位再現了漢代諸侯王的生命軌跡,透射出“文景之治”治世背景下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經濟繁榮的盛況。

  劉勝,漢景帝劉啟第九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兄,公元前154年以皇子身份得封中山,才思敏捷、樂于酒色、妻妾成群、子嗣滿堂。“陵墓若都邑”,帝陵是國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載體,王陵亦是區域政治文化的集中代表。鑒于漢景帝劉啟與中山靖王劉勝父與子、帝與王的血緣政治關系,在漢景帝陽陵舉辦該展具有特殊的意義,富有漢文化特色的參展文物契合漢陽陵文物資源屬性,既能反映“家國一體”的帝制初期諸侯王在地方經濟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與血緣政治關聯,又能彰顯漢代河北區域文化特色,以物證史、透物見人。

  據悉,本次展覽遴選中山靖王劉勝夫婦、中山懷王劉修、中山簡王劉焉等王陵及王室墓出土文物90件(組),其中一級文物17件、二級文物26件、三級文物27件,等級文物占比73%,以中山簡王劉焉鎏金銅縷玉衣最具代表性,具有較高的審美和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