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李佳)經相關部門現場調研,多部門會商,11月12日記者獲悉,備受市民網友關注的太華路立交橋下輔道通行不便的問題將進行三方面的調整。
三個調整方案:第一是暫時封閉坡道位置,非機動車、行人改走橋上,施工方將盡最大可能降低現有坡道坡度;第二是加裝雨棚欄桿等便民措施,方便市民步行和推車通行;第三是在西安市交警支隊秩序處的支持下,西安交警新城大隊、西安公安站前分局交警將共同對橋上現有交通流渠化調整,所有調整預計3天內完成。
11月12日中午,本報記者獨家對話設計師。據介紹,隴海鐵路橋的太華路立交正處西安站東咽喉,立交改建是西安站改工程南北站場改建的前提條件,也是實現站改南北站房、南北廣場互聯互通的基礎,更是西安火車站站改的重點及控制性工程,直接關系到站改工程全局。
歷時90多天的晝夜趕工,11月10日,太華路南北方向主道恢復通行,極大地緩解了東二環的交通壓力,方便附近市民出行。
從前的太華路立交跨隴海線鐵路橋變成全新的跨線橋,橋體本身有所升高,橋下南北側輔道已不具備機動車通行的條件,按照相關國標設計,滿足行人通行及部分剛需非機動車推行的需求。
針對該路段非機動車流量大,很多市民看到臺階中間約1米寬的緩坡,選擇騎行通過,通行艱難且存在安全隱患。設計師說:“按國標,原本設計為純臺階通行,明確路權,考慮到非機動車出行需求,追加了緩坡,設計標準是非機動車推行標準,而非騎行。因非機動車車流量在早晚高峰非常大,扎堆在坡底,通行不便。為市民方便考慮,我們將進行調整,最大限度降低坡度。考慮到雨雪天氣影響,將加裝雨棚,并加裝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