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高手在民間,這話一點也不假,最近,西安一位農民火了,他竟用烙鐵燙出西安景點地圖,甚至還燙出了《清明上河圖》。

  李濤是西安鄠邑區真東村的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業余時間愛好畫畫,幾年前他愛上了烙畫,就開始用烙鐵燙一些山水、花鳥等畫作,時間一長便想著挑戰一下自己。

  李濤:“就選了一幅最難、最復雜的《清明上河圖》,想練一下手,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

  有了這個想法,李濤就開始查資料找圖片,為創作《清明上河圖》做準備。

  李濤:“《清明上河圖》有三十多個版本,我最后發現故宮博物院的原版才是最準確的。”

  為了準確地在木板上表現出原作的效果,李濤從網上買來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影印版,仔細觀察研究。

  李濤:“首先要把原畫放大兩倍,然后一塊一塊先用筆描上去,然后再開始用烙鐵烙。”

  用烙鐵燙畫可不比用筆在紙上作畫,《清明上河圖》精細又繁雜,所以整個燙作過程必須小心謹慎。

  李濤:“《清明上河圖》人物比較多,總共815個人,每個人的動作表情以及服飾都不一樣,做起來比較復雜,再加上還有樹木房屋、馬車牛車以及生活用具,所以在烙的過程中要特別小心謹慎。”

  就這樣,李濤利用農閑的業余時間,整整花了近五年的時間把《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12米長的木板上,每個人物的神態服飾、動物的姿態以及車船房屋和橋梁等都各有特色

  除了這一幅讓人叫絕的《清明上河圖》,李濤還把西安周邊大大小小七十多個旅游景點,用烙鐵燙畫的形式一目了然的濃縮在一塊木板上,他說烙出這幅圖的難度也不亞于《清明上河圖》。

  李濤:“它上面的古建太多,古建上面的廊柱、瓦面以及斗拱比較復雜而且比較小,所以比較費時費工。”

  李濤不光在木板上燙畫,而且還用泡沫和沙子,采用等高縮小的方式把古絲綢之路的地形地貌制作出來。他說這個作品是古代人的一種精神激勵出了他的創作靈感。

  李濤:“他們當時在那么艱難的環境下都探索世界,現在的人不管遇到什么艱難困苦,更應該堅持不懈去做自己喜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