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海關新聞發布會舉行。
西部網訊(記者 馬晴茹)“查獲12尾活體觀賞魚及魚卵”“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假高粱”……今天(4月27日),西安海關召開2021年一季度陜西省外貿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西部網·陜西頭條記者從會上獲悉,近期,西安海關在口岸連續截獲活魚、種子苗木、假高粱等,將依法對這些非法攜帶、郵寄的動植物及其產品進行截留銷毀處理。
據西安海關動植物檢疫處副處長郭虎介紹,近期,西安海關在旅郵檢物品中截獲了活魚、種子苗木,在進境糧食中截獲了檢疫性有害生物假高粱等有害生物,此前海關也曾截獲地中海實蠅、檢測結果為非洲豬瘟陽性的肉制品。“行郵渠道截獲的動植物由于來源、品種及衛生狀況不明、風險難以評估,其中易攜帶人獸共患的病原菌和寄生蟲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也可能因放生、逃匿等行為演變為外來物種入侵,對我國農林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威脅。”
郭虎說,西安海關已依法對這些非法攜帶、郵寄的動植物及其產品進行截留銷毀處理;在進境糧食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假高粱,依法加強后續監管,對綠豆調運、運輸、生產、下腳料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管,并做好疫情控制、監測等安全防控措施。
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15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是國家生物安全的根本保障,海關是《生物安全法》的執法主體之一,負責在國家開放的口岸嚴把國門生物安全。海關通過在出入境口岸設置防線,對出入境貨物、人員、運輸工具等實施檢疫查驗,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避免和減少對我國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危害。
下一步,西安海關將進一步強化外來物種入侵防控,通過加強風險研判,切實加強進境動植物及其產品、運輸工具、非貿渠道檢疫監管,持續提高外來入侵物種口岸防控能力。同時,開展動植物疫情和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預警,構建高效的口岸監測預警機制;并通過開展普法宣傳、國門生物安全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進校進企等活動,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到國門生物安全工作中來,共同建設和守護我們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