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聚力‘八個新突破’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取得新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

邀請閻良區委書記、航空基地黨工委書記、航天基地黨工委書記牛愷,高陵區委書記張水利出席,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麗萍主持。
過去一年
閻良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高陵區
分別取得了
哪些工作成效?
2024年還將有哪些“大動作”?
小編帶你劃重點↓↓

閻良區委書記、航空基地黨工委書記、航天基地黨工委書記牛愷表示,過去一年,閻良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瞄準‘兩個世界一流’的奮斗目標,全力推進“十項攻堅”,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高標定位、追趕超越
加速經濟躍升
閻良區(航空基地)生產總值增長8.3%,7項指標雙位數增長;113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2.3億元,增長86.2%;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實現翻番。航天基地生產總值增長7.2%,總量突破4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8%,連續41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
全員招商、系統擴能
壯大產業集群
閻良區(航空基地)實際引進內資111.7億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2家;幫助111家企業擴增產能23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4%。航天基地簽約入園項目297個,5家央企和省屬國企簽約落戶;組建7個產業聯盟和2個專業聯盟,首批會員企業412家,初步構建了航天產業發展的組團矩陣。
創新驅動、數字賦能
釋放發展活力
閻良區(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新增秦創原“三器”示范平臺1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昂娇沾髷祿行摹比腭v企業增長40%、共享設備增長24%。航天“國家超算中心”開機率、CPU節點使用率增至100%。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8家,掛牌上市企業達到28家。
用心用情、惠民利民
厚植幸福底色
閻良區(航空基地)建成5條運動廊道、208個籠式球場,舉辦活動1.5萬場次,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期評估全國排名第5,獲評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榮獲全省首批“平安銀鼎”,群眾幸福感成色更足。
2024年
閻良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
將聚力“八個新突破”
全力以赴
強產業、擴投資、促創新、深改革
興鄉村、優生態、惠民生、防風險
奮力譜寫
中國式現代化閻良實踐和
航天實踐的新篇章
用“強產業”構建集群新格局
航空制造突出強鏈補鏈,以鏈主項目為牽引,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推動機載、動力等細分支鏈集聚,強化“門對門”配套生態。
先進制造突出產能承接,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聚焦快速增長賽道,全力承接產能轉移,持續做大先進制造集群。
用“擴投資”推動增長新突破
開展“項目快落地”攻堅行動,一項目一策略、一項目一專班,服務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建成。開展“園區增效益”攻堅行動,誰招商誰服務,跟蹤投資、產值、營收標準落實落地,服務企業登高升規、不斷壯大,力促履約達效。
用“促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
擴能創新平臺,發揮10個國家級創新平臺、10個院士工作站的作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80項以上。
用“深改革”激發內生新動力
深化開發區改革,以“招商+”為方向,固化產業促進措施,賦予各部門新的職責,構建全方位服務產業生態。
深化國企改革,以盈利能力為導向,激發存量資產新活力,全面轉型“產業運營商”。
用“優生態”繡出城市新顏值
守好美麗藍天,深化開展揚塵、散煤、揮發性有機物等專項治理,全年優良天數不少于272天。守好美麗河湖,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確保“兩河”水質穩定達標,全力打造“幸福河湖”。
用“惠民生”繪就幸福新畫卷
新增學位1890個,培育新優質學校5所,高標準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國家驗收。正式啟用新中醫醫院,創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區。全力加快安置房建設,按期交付,讓群眾早日回遷新居。
用“興鄉村”煥發振興新活力
以“園區化”引領農業“現代化”,高標準推進總投資19.8億元的24個項目,高質量完成7大類34項發展指標,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以“小城鎮”帶動“鄉村美”,抓好總投資7.2億元的36個小城鎮項目建設,爭創省市級“千萬工程”示范村22個以上。
用“防風險”推動治理新提升
安全生產精細化,深化重點領域排查整治,臺賬管理、閉環整改,推動事故隱患動態清零。
應急管理實戰化,開展城市安全運行體檢,完善防災減災“四項機制”,不斷提高處置保障能力。
社會治理法治化,全力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零容忍”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實現省級平安區“六連創”,奮力奪取“平安金鼎”。

高陵區委書記張水利介紹,過去一年,高陵區搶抓“向北跨出工業強市一大步”歷史機遇,在服務中心大局中奮力擔當,在推動全新跨越中展現風采。2023年GDP突破400億元,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全市前列。入選2023年度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強區、西部綜合競爭力百強區。
精準把握北跨發展新定位
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節約集約利用新增4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在中部攜手經開區共建渭北萬億級工業大走廊,向西深度融入西咸一體化,向南主動搭乘浐灞國際港“一帶一路”快車,在“南北聯動、擁河發展”上率先突破。
突出交通先行,全力保障西延高鐵、地鐵10號線等省市重點項目,高標準完成210國道高陵段改建工程,改造提升鹿苑大道,搭建起渭北綜合交通網絡體系的四梁八柱。
強力激發北跨發展新動能
努力讓傳統產業“發新芽”。按照“騰換并舉”、重在“換鳥提質”的思路,盤活閑置低效用地1039畝,為園區注入新鮮“血液”。以陜汽為代表的汽車支柱產業實現兩位數增長。
努力讓新興產業“長成林”。支持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1家。
努力讓未來產業“快生根”。搶抓“雙中心”機遇,借勢秦創原“總窗口”,推動中國工商銀行西安數據中心等項目落地建設,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全區工業總產值2026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
全面拓展北跨發展新空間
聚焦生態空間人本化,精心打造集功能、綠色、文化于一體的線型公園、郊野公園、口袋公園等綠色空間體系。統籌做好渭河西安段保護和利用,涇渭分明從昔日的“泥灘地”變成了生態休閑“打卡地”。
聚焦生活空間品質化,兜準兜牢“醫、教、住、行”等民生實事,深化鞏固養老“1+5”、教育“1+6”、健康“1+8”政策體系,推進48所校園環境更舒適、40家“高·幸食堂”助老更溫馨、群眾醫療保障更精準,公眾滿意度位居全市前列。
聚焦生產空間特色化,釋放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等6項國家級改革試點政策紅利,探索農村沉睡資源激活的有效途徑,推動有條件村參與延鏈補鏈。立足“土”、體現“特”、形成“產”,全力打造高陵全季西紅柿區域公用品牌。榮獲國家設施蔬菜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2024年
高陵區著眼西安所需
打造渭北先進制造業發展帶核心區
聚力“八個新突破”
切實彰顯高陵擔當
一是緊盯核心定位抓產業
高陵區將推動鏈式布局,深入實施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速形成“支柱產業為基、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產業突破”協同共進發展的新格局,推動汽車制造、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支柱產業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
加大科技創新,全面落實新一輪“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搶抓“雙中心”和“北跨”科創走廊建設機遇,深入挖掘企業科技創新資源優勢,不斷強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科技支撐,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新質生產力,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戶。
提升招商質效,聚焦三大支柱產業,重點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產業集群,對照產業鏈圖譜上門招商,全年引進產業鏈項目8個以上。
二是下足“繡花功夫”提品質
高陵區將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全力保障西延高鐵、地鐵10號線、富平至機場鐵路項目建設,完成渭陽九路、桑軍大道提升改造工程。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扎實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全力推進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揚塵污染治理,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深入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完成“三河一山”綠道三期建設。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筑牢“一老一小”民生底線,辦好群眾家門口的教育和醫療,全面完成民生十大實事,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
三是聚焦鄉村振興下真功
高陵區將持續整治人居環境,以“千萬工程”為牽引,持續深化農村“三大革命”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強化“點上攻堅”,注重“面上提升”,加快推進“三區三線”以外村莊規劃建設改造。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堅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持續提升“高陵芹菜”等設施蔬菜品牌效應,做優全季西紅柿、新品種葡萄,以及充滿鄉愁記憶的“白兔娃”甜瓜等名特優產品,做精火龍果、百香果等“南果北種”特色種植產品,增強反季節蔬菜在全市“菜籃子”中的供給能力。
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以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為引領,開展“村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創建省級、市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10個。深化農村集體經濟“削薄培強”行動,全力推動60%以上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超過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