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寒”后迎來陜西最冷時段 霧霾短期內難消散

  西部網訊(記者 秦振) 今天(1月6日)迎來一年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這標志著從此之后將正式迎來全年最冷時段“三九”,只是與低溫同時到來的還有“霧霾”。據記者了解,短時間內陜西多地的霧霾將難以消散,市民在御寒的時候更要記得防霾。

  “三九”到來需注意防寒 霧霾短期內難消散

  陜西省氣象臺自2015年12月28日至2016年1月5日已經連續9天發布霾黃色預警信號。昨天霧霾天氣在陜西中南部地區依舊橫行,放眼望去,灰蒙蒙一片,能見度極差,隨即渭南、漢中、咸陽、寶雞等地也先后發布霾黃色預警信號。

  數據顯示,昨天除漢中地區最高氣溫超過10℃外,其余地區均在10℃以下,陜北北部-3~1℃,陜北南部1-3℃,關中大部3-6℃,漢中10-13℃,安康商洛6-10℃,西安(涇河站)5.3℃。

  今天(1月6日)就是“小寒”節氣了,是一年中的第23個節氣,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天氣會越來越冷。但是在天氣逐漸“凍人”的時刻,霧霾天氣也不甘示弱。”據陜西省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賀皓表示,目前陜西大范圍的霧霾天氣還將持續。市民朋友在抵御寒冷侵襲的時候,也要防范霧霾對人體造成的再次傷害。

  氣象專家建議,在這樣的天氣下市民應盡量減少出門次數和置身戶外的時間,尤其是兒童、老人及易感人群盡量避免外出。

  “小寒”養生要注意 飲食“吃軟不吃硬”

  “小寒”表明已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古人認為,此時天氣寒冷,但還未到達極點。小寒過后即進入最為寒冷的“三九天”,在飲食方面更得注意。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現代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經常是忙的忘了吃飯,或者是即使很餓也無法抽空去吃飯。長此以往,是對胃部的最大刺激。尤其在冬季,胃部本身就容易發病,如果再不能飲食規律的話,就更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異常,加重胃部的負擔。

  因此,每天按時有規律的吃飯才是最佳的保胃措施。如果不能一天三頓正點進食的話,可以改為一天5-6次,分次進食,一次少量,只要是每天有規律的即可。這樣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腸胃,還不會耽誤到其他的事情。

  對于腸胃的保護,應該采取吃軟不吃硬政策。粥、面條、熱牛奶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除此之外,在飲食制作過程中,也應該盡量選擇蒸、煮、燴、燉等烹飪方法,以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

  (編輯:wsx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