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 禮泉縣是陜西省的蘋果種植大縣,全縣共45萬畝蘋果樹,去年又趕上豐收年,僅11月左右收獲的晚蘋果就達到70萬噸。按照往年的行情,這些蘋果早在過年前,晚在過完年后,就該被收購一空。可今年直到現在卻還有不少都壓在果農手里。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記者來到禮泉縣北晏村韓振海家時,他和親戚朋友正在給前來收蘋果的客商裝箱,院子里臨時搭建的棚子里堆滿了蘋果,韓振海說這是他家6畝蘋果樹一年的收成。
北晏村村民韓振海:“我就是6畝,能有1萬多斤(蘋果)。”
記者:“今年一斤賣多少錢?”
北晏村村民韓振海:“4毛錢,基本上這一萬斤果子賣4000塊錢。”
記者:“你投資了多少錢?”
北晏村村民韓振海:“我投資連打藥下來要6000、7000元錢呢。今年(直徑)75(厘米)起步,把70的全部挑下來了,你看挑了多少。往年就是70起步還賣一塊多錢呢,我這都算賣的好價,還有2毛,2毛8的。”
大的裝進箱子里,小的被挑出來扔到一邊。韓振海說,今年果子多了,價錢卻更便宜了,客商收購時也十分挑剔,直徑75毫米以上的大蘋果,才能按照4毛一斤出售,小于75毫米的就只能再降價賣給果汁廠了。
北晏村村民:“賣落果就只能一毛六,那兩天還是1毛8。”
記者:“這么大的果子賣1毛6?”
北晏村村民:“那你給果汁廠賣呢么。你看這么好的果子,都拉到果汁廠去了。”
北晏村村民韓振海:“去年果子行情好,人對地上心,使勁給里面投資呢,結果今年蘋果成這個樣子,也沒辦法。現在越來越暖和,果子也(不好儲存),溫度也越來越高,人著急想賣呢,不賣到最后咋辦呢。”
挑挑揀揀下來,韓振海家的1萬斤蘋果里,有2千斤左右不符合客商的要求,這樣算下來辛苦一年,不僅不掙錢,自己還要搭進不少。記者了解到,這樣的情況不止出現在韓振海家。
北晏村村民:“年前就沒有客商。”
北晏村村民:“去年大概有7、8畝,產兩萬多蘋果。”
記者:“你這蘋果現在賣得咋樣?”
北晏村村民:“基本上就是3毛多,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前來收購蘋果的客商告訴記者,出現這樣的情況并不是他們刻意壓價,而是今年蘋果的行情確實不好。
記者:“為什么今年價格這么低?”
客商馬先生:“都這個價位,咱左右不了。”
記者:“您剛說回去也不好賣怎么回事?”
客商馬先生:“多么,市場上也多。”
客商謝先生:“這蘋果今年真是……一個月最少(比去年)少拉3、4車,這一車就是兩萬斤。”
據禮泉縣果業局的工作人員統計,全縣晚熟蘋果產量70萬噸,而至今還有15萬噸左右沒有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