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上半年GDP出爐,全國各省市陸續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GDP的“成績單”。來自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顯示,目前31個省市已經全部公開了2016年上半年的GDP數據。陜西以7.2%的增速排在第21位,GDP總量排在第16位。

  陜西需要借力“走出去”

  從31省(區、市)上半年GDP總量排行來看,前三名全部為東部沿海地區,同時也是上半年國內GDP總量超過3萬億元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其GDP總量分別為37357.59億元、36531.73億元、31688.29億元。不過,從GDP增速排名來看,卻是重慶、西藏、貴州三個西部省(區、市)領跑榜單。

  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咨詢中心主任張寶通分析,我國東部省份大多發展外向型經濟,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速必然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西部地區外向型經濟在GDP總量中占比相對較小,所受影響也就小。同時,西部地區承接了不少產業轉移,得到國家政策傾斜,經濟結構調整日趨合理,這些因素都使西部經濟發展保持了較高增速。

  “從兩份榜單可以看出,西部省份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總量與東部差距仍然很大,有些地區僅相當于后者的零頭。盡管全球經濟低迷,但外向型經濟仍然是貢獻GDP的主要力量。陜西需要繼續推動供給側改革,借助‘一帶一路’戰略讓本地的實體經濟‘走出去’,更多的邁向國際市場。”張寶通說。

  實體經濟是GDP增長主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上半年,全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7億元,同比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34250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184290億元,增長7.5%。我省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442.27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3936.73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3828.85億元,增長8.2%。

  “從數據上來看,我省第三產業增速加快,尤其作為文化大省,文化產業是陜西獨特的優勢。不過,文化產業并不能占到很大的比重,陜西的經濟發展仍需要依靠制造業、新能源等行業。”張寶通說,實體經濟是GDP增長的主要力量,是整個經濟的主體。“打個比方,GDP是一片天空,一些占比較小的產業發展較快,是星星的點綴,盡管閃亮,但還不足以照亮天空。”本報記者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