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2000元,卻讓寫4000元的借條。近日,當市民秦星(化名)準備向一家借款公司借款時,聽到如此高的利息和逾期不還要到家中“潑油漆”、“砸東西”等討債方式時,他有些后怕,這樣如電影情節中的橋段真實存在身邊。

  逾期不還錢 采用特殊手段討要

  秦星,今年剛大學畢業,目前在西安一家公司任職,因為工作的緣故,前段時間他有了買一輛電動車的想法。

  大約在20天前,秦星向自己供職的單位老板提出預支付工資的事情被婉言拒絕后,他開始向周圍相熟的朋友借錢。一位朋友告訴他,可以嘗試去借款公司借錢,并給他提供了一家借款公司的地址。

  秦星根據朋友提供的地址,來到了位于西安南郊東三爻華城泊郡小區內一棟單元樓29層。通過交涉后,秦星發現,這家所謂的借款公司,其實就是一家“高利貸”放款公司,而接待他的工作人員更是語出驚人。

  “我提出借款2000元,對方說可以,只需要提供一張身份證,并留下我的手機號,微信號和QQ號等聯系方式,要求半個月內還款。”秦星說,問到具體細節時,工作人員并沒有講述太多,只是說要寫一張4000元的借條,用對方的專業術語來說這叫“借一壓一”。在與工作人員閑聊的過程中,他還問道,只留下這些簡單的信息,就不怕借出去的錢不歸還嗎?

  “對方說,如果超了期限不還錢,就會找到借款人的家中,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討要,例如潑油漆,砸東西等等。”秦星說,當時聽到這些后,覺得對方應該就是大家俗稱的高利貸,他感到害怕,最終放棄了借款。

  “私人貸款”高利息驚人

  幾天前,記者與秦星相約,陪同他一起再次前往華城泊郡小區內的這家借款公司。這家公司并沒有門頭,非常隱蔽,一間三室一廳的屋子內擺放著幾張桌椅和電腦。一位年輕的小伙向秦星介紹,每一種貸款的利息都不同,有通過網絡平臺貸款的,也有“私貸”,俗稱私人貸款。

  “有學信網的在校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貸款,但我們要收取一定的服務費,沒有的,我們可以私人放款,但是貸款的金額一般都是2000元,最長用兩周,周利息為20%,2毛利。”年輕小伙說,這些都可以不用抵押,當天就能放款,手續很簡便。

  “如果不是在校大學生能借款嗎?”記者詢問道。面對詢問,該小伙稱,也可以,但是一般貸款金額都不會超過1萬元,最長半年還款。說到具體細節,小伙介紹,“借1萬元,實際拿到手的就是5000元,前三個月,每天的利息為110多元,后三個月每天利息為30元,核算下來,總共還款12000元左右,但是還要寫一張兩萬元的借條。”

  “可以多借一點嗎?”秦星幫記者詢問。小伙說可以,隨后介紹貸款當事人必須出具一系列相關證明,包括本市戶口、詳細家庭住址、房產證明、婚姻狀況證明、單位證明等等資料。

  “但在遇到別人不還錢的情況時咋辦?”小伙稱,除了賣掉對方抵押的房產外,公司最常用的方法會選擇找專門的收債公司上門討債,即便在討債過程中出了什么事情,也和公司沒有關系。“其實我們主要做的是小額貸款,而且主要針對的是在校大學生,畢竟學生還在上學,相對來說,好找人,就算學生沒錢,也可以到對方家里,找他的父母……”

  “潑油漆?砸東西?”如果出現逾期不還的情況下,放貸公司會不會采用何種方式收回貸款呢?面對詢問,小伙介紹,這都屬于常規手法。他告訴記者,借貸公司要起錢來,潑油漆都是很常規的手法。

  小伙說,現在借貸公司討錢的方法也越來越“文明”,主要是通過心理折磨,抓住他們最脆弱的地方。比如,如果欠錢的人是學生,就會向他周圍的同學或老師發短信,短信內容肯定讓對方難以接受。公務員或企業員工,就直接去單位門口,穿得惹眼一點或舉個牌子“誰誰誰還錢。”很多人都很注重名譽,這樣一鬧一般都很管用。“總之,欠債人在乎什么,我們就朝哪里下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

  本報記者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