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市場薪酬供需走勢情況及關中、陜南、陜北三地薪酬供需情況。陜西市場薪酬供需走勢情況及關中、陜南、陜北三地薪酬供需情況。

  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記者今天(10月10日)從陜西省人才交流中心獲悉,《全省主要人力資源市場現場招聘和網絡招聘觀察點報告》近日出爐,2018年三季度用人單位提供的平均薪酬為每月3155元,求職個人期望薪酬為每月3289元,薪酬供需差距為134元。關中地區薪酬供給水平低于陜南陜北。

  人力資源市場用人需求有所回落

  今年三季度,用人單位進入現場招聘會的熱情有所減退,市場活躍指數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市場用人單位數和投放職位數均有回落,市場需求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這也是今年以來季度數據首次同比出現下降。現場會招聘單位1.61萬家次,投放職位數22.85萬個,同比分別減少4.3%和4.74%。

  與現場招聘相比,招聘網站用人需求相對較為活躍。三季度網站新增會員單位2.53萬家,同比增加0.14萬家,增長5.86%;網上發布職位數26.05萬個,同比增加3.57萬個,增幅為15.88%。網上招聘與現場招聘需求“一增一減”,保證了我省整個人力資源市場需求較為穩定,吸納就業的能力依然較強。

  進入市場招聘的單位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數量同比雙雙有所增加,用人意愿較強。三季度進入市場的國有企業占到市場需求總量的8%,同比增長了44.87%,增幅最大。其次是外資企業,同比增長了7.32%。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量有所減少,同比分別減少了6.63%和13.3%。

  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數量的增長,成為市場上規模以上企業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參加招聘的用人單位中,員工人數在301-1000人的企業占比位居第二,占到市場需求總量的35.12%,同比增幅也最大,增幅為1.96%。員工人數在5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同比減幅最大,減少19.11%,也反映出市場中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量同比有一定減少。

  教育等新型服務業需求較去年增長89.91%

  三季度用人需求量排在前十位的行業依次是制造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教育、建筑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和房地產,占到需求總量的85.81%,行業需求集中度與去年(83.73%)相比略有提高。

  與去年同期相比,制造業用人需求增加了6.59%,居民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教育等新興服務業需求分別增加了20.44%和89.91%,這兩個行業在需求前十位行業中增幅最大;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及金融業需求略減6.43%和9.88%;房地產和建筑行業需求則分別減少了22.17%和11.1%。

  三季度現場招聘和網站招聘人數均有減少。進入現場招聘會的求職個人為20.67萬人次,同比減少2.24萬人次,減少9.8%。網上個人新增簡歷66.9萬份,同比減少了6.32萬份,減少8.63%。現場招聘求人倍率為1.11,同比基本持平,說明人力資源市場上供需兩側增減趨勢基本一致,沒有明顯的供需背離情況出現,有效保證了整個就業形勢的穩定。供給指數為91.84,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求職人才比重較大,求職心態較為務實。統計顯示,三季度初次就業人員數量同比減少了37.91%,而在業和失業人員數量則同比增加了6.25%和2.94%。有工作經驗的求職人才求職心態較為務實,有40.45%的求職個人表示,對用人單位的性質沒有要求,持有此類心態的求職個人同比增長了94.85%。

  關中地區薪酬供給水平低于期望水平

  三季度用人單位提供的平均薪酬為3155元/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2元;求職個人期望薪酬為3289元/月,同比增加了156元;薪酬供需差距為134元。

  從全省范圍看,就業地距離西安越遠,用人單位和求職個人對薪酬的定位就越高。關中地區薪酬供給水平低于陜南陜北,供給水平低于期望水平,供需差距為181元/月,說明關中地區的人才集中度相對較高,用人單位的薪酬議價能力相對較強;陜南、陜北地區薪酬供給水平已經高于個人預期水平,這與陜南、陜北地區求人倍率高于關中地區,用人單位招聘壓力大有關,尤其是陜南地區薪酬供需水平都有較大幅度的攀升,同比分別增加了73.98%和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