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6月8日,西部網、陜西頭條記者跟隨“行走三秦大地 建設美麗陜西”走進黃河生態調研團來到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的石川河。隨著石川河城區段的整治,這片區域從“沒人來”變成了“都想來”,由于面對著優美的河景,石川河國家濕地公園對面的商品房已被搶購一空。
記者了解到,石川河治理一期項目于2014年3月10日開工,截止到2016年4月河道治理、濱河公園、濱河道路等工程全部建成。全長3公里、占地850畝的石川河治理二期項目納入國家“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旨在恢復原生態濕地模式,目前也已完工。
石川河生態公園管理站站長王舵柱告訴記者,70年代上游建設了桃曲坡水庫建壩蓄水,石川河變成了季節性河流,經常斷流,采石坑遍地,垃圾到處都是。再加之溫泉河和石川河“兩河相夾”,富平縣的發展受到了制約。
王舵柱說,作為一個本地人,能明顯的感覺到現在整個城南活了起來。“以前河流對我們來說是負擔,現在確是‘寶貝’!這里成了一個和水親近的好地方,到了旺季每天平均有一萬多人來游玩。天鵝、白鷺、沙燕都來到這里棲息,整個濕地公園已發現的水鳥達到80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