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896汽車調頻
安康市漢濱區(qū)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切實做好胡蜂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
各鎮(zhèn)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qū)政府有關工作部門:
近期,我區(qū)境內陸續(xù)出現胡蜂(葫蘆包)傷人事件,嚴重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了加強全區(qū)胡蜂防控工作,現將有關事項緊急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充分認識胡蜂防控的重要性。當前正處于農林產品收獲期和胡蜂活動頻繁期,極易發(fā)生胡蜂蟄人致其傷亡。各鎮(zhèn)辦要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負責的態(tài)度,高度重視當前胡蜂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全面夯實胡蜂防控工作的各項責任、任務和措施,扎實做好胡蜂的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二、強化宣傳,積極營造胡蜂防控工作氛圍。各鎮(zhèn)辦、區(qū)林業(yè)局、區(qū)教體局、區(qū)文旅廣電局等有關部門要認真宣傳胡蜂傷人的危害性,提醒廣大人民群眾高度警惕,積極做好自我防范;要進社區(qū)、集鎮(zhèn)、校園、景區(qū)向廣大人民群眾宣講胡蜂防治的基本知識;要在公路沿線主要的入口處和重點地段,懸掛橫幅和警示標志;要充分利用墻報、廣播等方式進行宣傳,增強群眾防范意識,最大限度減少與胡蜂的直接接觸;勸導群眾不在有蜂巢的地方停留、游憩和從事其它活動,必須要在蜂巢附近從事生產活動的,必須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三、摸清底數,迅速開展胡蜂巢分布調查。各鎮(zhèn)辦要立即組織專業(yè)技術人員,深入集鎮(zhèn)、學校、村莊等人群活動頻繁區(qū)和農業(yè)生產集中區(qū),迅速開展胡蜂巢分布調查摸底,查清蜂巢數量和分布方位,制定具體防控措施,集中進行摘除或滅殺,最大限度地減少胡蜂對人畜造成的危害。要嚴格執(zhí)行胡蜂防控工作報告制度,對出現胡蜂蜇傷死亡的,必須在12小時內向區(qū)應急管理局報告。
四、分類施策,認真做好蜂巢滅殺摘除工作。各鎮(zhèn)辦要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及時組織專業(yè)滅殺隊伍,按照“安全、及時、徹底”的原則,以村為單位組織開展胡蜂巢滅殺摘除工作,特別要優(yōu)先對學校附近、城鎮(zhèn)周圍、公路沿線、移民安置點、敬老院、景區(qū)景點等人群密集區(qū)域和農事生產集中區(qū)的蜂巢進行摘除滅殺。對人力無法滅殺摘除的嚴重危害區(qū)域或死角,要及時發(fā)布警示信息,設立警示標識。區(qū)消防大隊要進一步加強中心城區(qū)及周邊集鎮(zhèn)社區(qū)的胡蜂蜂巢應急處置工作,確保不發(fā)生胡蜂傷人事件,因客觀原因一時難以摘除的,要及時報請上級部門支援配合,并在醒目位置懸掛警示標識。區(qū)林業(yè)局要迅速組建技術指導組,對各鎮(zhèn)辦蜂巢滅殺摘除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確保群眾和防控隊員的人身安全。
重點來了!
被蜂蜇傷了,該怎么辦?
具體有哪些癥狀?
該如何避免?
小編科普給大家

胡蜂,俗稱馬蜂、黃蜂,屬社會性昆蟲。該蜂體大而兇猛,體長約19~27毫米,棕黑色。胡蜂1年常可發(fā)生3代,有的品種發(fā)生1-2代,喜群居生活。進入秋季,氣溫降低,受精雌蜂離巢,遷居至石洞、草堆、墻縫、樹洞等比較避風、恒溫處越冬。次年春季氣溫回暖至14-15度時,開始重新活躍,并選擇在樹木、屋檐等樹木、屋檐等通風透氣的地方筑巢入居。胡蜂巢似球形,巢殼似魚鱗片狀,褐色,最大直徑可達1米左右。

被蜂蜇傷了,會有什么癥狀?
蜂類主要有蜜蜂、胡蜂等,蜂尾有管狀尾刺,毒刺由此注入人體。蜂毒成分復雜,不同蜂種各不相同,主要為多肽類、胺類、激肽和酶類等,可引起溶血、出血、神經毒作用和中毒性肝、腎損害等癥狀。被毒力較大的蜂蜇傷的局部,除紅腫、疼痛外,尚可有水泡形成,淤血和壞死。
蜂蜇傷的主要表現為:
1。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出現的局部炎癥反應: 紅、腫、熱、痛;
2。過敏反應: 瘙癢、蕁麻疹、水腫、紅斑等,嚴重者可發(fā)生過敏性休克、喉頭水腫、肺水腫等;
3。大部分患者會出現腹脹、惡心、嘔吐、黑便、黃疸等胃腸道不適;
4。循環(huán)系統: 部分患者會出現低血壓、心律失常,嚴重可出現低血壓性休克;
5。呼吸系統: 部分患者可出現急性肺水腫;
6。泌尿系統: 血尿、少尿、無尿、醬油色尿等;
7。神經系統: 表現為頭暈、頭痛、突然的意識喪失;
8。血液系統: 出血、溶血性貧血等;
9。部分患者發(fā)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10。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器官損害,其中以腎臟損害最為嚴重。甚至導致過敏性休克。
被蜂蜇傷了,該怎么辦?
1。局部處理
對螫刺和毒囊仍遺留在皮膚者,可用針挑撥拔除或膠布粘貼拔除,不能擠壓,局部用撥罐方式吸出毒液。如為蜜蜂蟄傷,因其毒液為酸性,可用肥皂水、3%氨水或5%碳酸氫鈉液涂敷蟄傷局部;黃蜂蜂毒與蜜蜂蜂毒不一樣,為弱堿性,所以局部可用食醋或1%醋酸擦洗傷處。
2。止痛
蟄傷局部疼痛劇烈時,可在傷口近心端皮下注射鹽酸吐根堿30毫克。
3。全身癥狀處理
輕者可口服抗組胺藥;重者皮下注射或肌注1∶1000腎上腺素0.5~1毫升或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100~200毫克或地塞米松5~10毫克。
4。休克處理
如因過敏性休克發(fā)生心跳呼吸停止的則應進行心肺復蘇。盡早使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搶救措施是正確處理蜂蜇傷重癥患者的關鍵。
出行時,如何避免被蜂蟄傷?
1。外出時,最好不要使用香味濃郁的化妝品。
2。外出最好穿灰色、棕色或白色衣服,因為鮮艷的服裝和艷麗的飾物容易吸引毒蜂。
3。攜帶的甜食和含糖飲料要密封好,類似于花香的氣味,特別招蜂類喜歡。
4。不招惹、捕捉蜂類,遠離蜂巢蜂群。被小于10只蜂蜇,一般無全身癥狀。若被10只以上蜂蜇,可產生大面積腫脹,可引起組織壞死,重者出現惡心、無力、發(fā)熱等全身癥狀,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或多臟器功能障礙。
被大黃蜂蜇傷,可導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臟和呼吸麻痹等,甚至死亡。蜜蜂、黃蜂等是常見的傷害人的蜂類,蜜蜂的毒液呈酸性,被蜜蜂蜇后,可迅速在傷處外敷弱堿液中和毒素。而黃蜂其蜂毒為堿性,因此可在蜇傷部位用醋酸水或食醋等酸性液體涂抹,以中和毒液。
目前,對蜂蜇傷中毒的救治尚缺乏統一規(guī)范的診治指南,部分患者因未能及時有效診治而死于喉頭水腫、急性肺水腫、過敏性休克、腎功能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切記,不要輕易打擾它們!

胡蜂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
養(yǎng)蜂專家提示:胡蜂是一種益蟲,要保護,否則生態(tài)環(huán)境會惡化,胡蜂以害蟲為食,使得害蟲數量減少,對農作物貢獻很大,在菜地附近養(yǎng)一窩馬蜂可起到大量消滅害蟲的目的,再養(yǎng)一窩雄蜂,專門用來給作物授粉,從而成為真正的綠色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