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9日),第一新聞記者從渭南市臨渭區愛衛辦了解到,近期區出血熱發病較多,對群眾生產、生活、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為了降低出血熱發病率,有效控制鼠傳播疾病發生。愛衛辦將在臨渭區多地開展集中滅鼠活動。

  滅鼠時間 

  2020年12月5日~12月20日 

  滅鼠范圍 

  臨渭區故市、吝店、下邽、官道鎮、 向陽辦程家、站南辦韓馬、城區310國道以北。以村莊為中心,向外擴散50米內為鼠藥投放區域。

  注意事項 

  本次投放鼠藥為緩效滅鼠物溴敵隆毒餌。顏色為紅色或粉紅色麥粒,請各位居民在投藥期內,管好孩子,看好家禽、家畜,以免發生誤食危害。若發現誤食中毒事件,請用Vk1解毒。

  記者了解到,目前消殺滅服務站正在準備毒餌,預計下周起正式投放。

  今年11月底,陜西疾控曾發布提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我省關中地區出血熱的高發季節,該病發病急、癥狀重、進展快、花費大、病死多。12月應特別提防。

  一、什么是出血熱

  我國流行的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發熱、出血、腎臟損害為臨床特征的傳染病,學名為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出血熱發病急,臨床癥狀重,危害大,病死率高。傳染源主要為野鼠,陜西流行的主要由黑線姬鼠傳播。

  二、出血熱病毒如何傳播

  漢坦病毒平時寄居于嚙齒類動物體內,包括鼠類、蝠類、鼩鼱和鼴鼠。這些動物作為傳染源,通過排泄物、分泌物將病毒排泄出體外,以氣溶膠形態被人吸入傳播。另外通過蜱蟎叮咬、直接食入被帶毒老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破損皮膚直接接觸老鼠排泄物而傳播。

  三、感染后的臨床表現

  早期癥狀與感冒類似,很容易被誤當成感冒。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面、頸、胸三個部位充血發紅(簡稱三紅),頭、腰、眼眶等部位疼痛(簡稱三痛),少尿等癥狀。

  (一)全身中毒癥狀:感染后經過7~46天的潛伏期,出現重癥感冒初期癥狀,即發熱(可達40℃,能持續1周),全身無力、酸痛,食欲減退,但少有寒戰。

  (二)充血、出血體征:典型出血熱病例在起病2日內,即可出現“三紅”,即面、頸、上胸部潮紅,酷似醉酒貌。起病3日內即可出血,表現為口腔、眼結膜的出血和皮膚點、片、絮狀出血,皮損處或進針點淤血,重者臟器出血。

  (三)滲出表現:起病一周內,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血容量減少,造成低血壓甚至休克。血漿外滲導致腦、腎、結膜水腫,典型者出現“三痛”, 即頭痛、眼眶痛、腰痛。

  (四)腎臟損傷:是出血熱的突出臨床表現,有腰痛,腎區叩擊痛,少尿甚至無尿,蛋白尿,血尿。

  五、如何預防?

  (一)人群預防

  1、滅鼠防鼠:大力整治村邊衛生,清除鼠類繁殖棲息地。

  2、疫苗接種:在出血熱疫區對16歲以上人群進行出血熱疫苗接種。

  3、在出血熱疫區野外實施大型建設,應請當地疾病控制機構進行風險評估,指導營地滅鼠防鼠,組織出血熱疫苗接種。

  (二)個體預防

  1、下田收獲要做好個人防護,戴手套,穿長靴,著長袖衣褲,在地上抱拿秸稈時戴口罩。

  2、整治庭院環境衛生,不在庭院堆放柴草,堵塞鼠洞,投放毒餌,防止野鼠進家。

  3、不掏鼠洞,不徒手抓鼠,防止鼠類或鼠虱叮咬,避免與鼠類及其排泄物(尿、糞)直接接觸。

  4、放好食物,防止鼠類污染,不吃被鼠類污染的食物。

  5、看望出血熱病人,要戴口罩,避免接觸其血液、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衣物。

  一旦出現發熱、肌肉酸痛

  皮膚出血點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