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天氣喜怒無常,我省多地重復著升溫、降溫、升溫的節奏,感冒、過敏、關節炎、面癱等患者增多。俗話說“春捂秋凍”,怎么“捂”更健康?記者采訪了氣象專家和醫生。
天氣不按常理出牌 今有雨
“3月以來西安天氣啟動隨機播放模式,換衣速度趕不上天氣變化的速度!”昨天,家住雁塔路的林女士,午后脫下了秋衣秋褲,換上了單衣。等到了下午,得知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雨,她如此感嘆道。
不按常理出牌的天氣把人的生活節奏搞亂,家住含光路的李女士擔憂地說,今天集中供暖就結束了,再一下雨、降溫,自己得在家穿羽絨服了。
省氣象臺專家說,昨天,西安最低溫10.2℃,午后最高溫17.4℃。今明兩天,部分地方有雨。今天白天:全省陰天有小雨;今晚到17日:陜北多云間晴天,關中多云,陜南陰天轉多云,陜南南部部分地方有小雨;18日:全省晴天間多云。其中,西安今天多云轉小雨,7℃~15℃;明天陰天,8℃~17℃;后天晴天,8℃~19℃。
后期天氣趨勢預測,23-24日,我省大部有一次降水天氣過程。
怎么“捂”更健康
冬春換季時分要“春捂”,怎么“捂”更健康?記者采訪了省氣象臺專家、西安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主任安軍明、交大一附院呼吸科副主任朱柏。
“從氣象學上講,‘春捂’很有必要。”省氣象臺專家說,“春季正是冷暖交接之時,溫度變化頻繁、升降幅度大,如果突然減少穿著,人們肯定難以適應。”
怎樣判斷是否需要“捂”?一看溫度,對于老年人和體弱多病的人來說,15℃可以視為捂或者不捂的臨界溫度。溫度穩定持續在15℃以上時,就沒必要“捂”了;二看晝夜溫差,一般晝夜溫差大于8℃時,也需要“捂”。此外要因人而異,年輕力壯的人可以適當凍一凍,而老年人大多經不起太冷的刺激,還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則對寒涼的刺激更加敏感。
怎么“捂”最健康?“春捂”要特別重視對頭、腳、頸、手這些部位的保暖,不要很快就脫掉厚襪,否則很容易降低身體免疫力,導致疾病入侵。寒多自下而起,春捂重在下半身,穿著“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易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春捂”要有度,如果覺得“捂”了身體出汗,則需要早點換裝,不然“捂”出了汗,被風一吹反而更容易著涼。
“春捂”的同時,也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選擇利于出行的天氣,去郊外旅游踏青,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飲食上要減肥膩、少吃葷,多食新鮮蔬菜。
首席記者姬娜實習生成苗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