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堵一直是一座城市最讓人頭疼的“疾病”,特別是不久前,西安市機動車突破250萬輛時,堵局如何破,考驗著城市的管理者,也成為廣大市民最關心的問題。
為此,西安交警出臺8大實招緩堵保暢,同時倡議市民文明出行。
措施一 地鐵建設加速
年底前地鐵3號線通車運營;4號線25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試驗段恢復主干道交通;5、6號線各開工建設15座車站;1號線二期張家村車站主體結構完成60%;力爭年底開工建設6號線二期和9號線。年底前地鐵1號線、2號線分別增投營運列車4列、13列;在確保營運安全的前提下,地鐵1、2號線高峰期發車間隔分別縮短至4分40秒、3分50秒以內。加快交通樞紐建設,完成城南客運站二期項目選址,適時啟動項目建設,推進城北、城西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前期工作。
措施二 加快公共停車場建設
動員沿街單位、社區停車資源對外開放、錯時停放27處以上,停車位4500個以上,推廣“西安智慧停車”微信公眾號和手機APP,提高停車管理效率。本月底前修訂完成區域差別化的停車配建標準,對大型商業建筑、寫字樓、體育館、學校等公共建筑,除配建指標外,增加公共停車位的設置標準。整治清理配建停車位非法挪用行為,年內開展兩次專項整治行動,同步研究挪用停車位收取補償費用等政策。按照“新區不欠賬,老城區還舊賬”原則,加快公共停車場建設。開工建設出行車位5萬個,完工2萬個。
推行以“長安通”為主,微信、支付寶等為輔的支付手段,試點安裝地磁感應系統,開發手機APP軟件,實行多元化電子收費方式。
新增“四統一”管理車位1.5萬個以上,年底納入“四統一”管理車位達4.5萬個以上,10月底前完成一環外特定區停車位設置1500個以上。
措施三 打通斷頭路
完成朱宏路與鳳城四路立交、朱宏路與北二環立交、秦漢大道、韓森東路、開發大道東延伸、新學府環路及經十三路等工程建設;加快經九路、星火路立交、紅廟坡立交、鳳城八路與太華路立交等工程建設,并完善道路微循環系統,新建改造支路15公里。
打通紅星路延伸線、鳳城四路(貞觀路—渭濱路段)、開元路(鳳城一路—鳳城三路)、鳳城七路(未央路—開元路)、民經一路(鳳城四路—鳳城五路、鳳城七路—鳳城八路)等5條斷頭路;繼續推進朱雀大街南延伸、長灃路等11條斷頭路建設。
全年建設改造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5座以上,7月底前完成環城西路八家巷、交大一附院門前地下通道工程建設;推進二環內人行天橋及地下通道建設前期工作;完善已建人行天橋(或地下通道)的配套設施,提升使用效果。
措施四 提升公共交通
年底前建成公交場站3個以上,新增場內公交停車泊位500標臺以上;全年調整、新增公交線路15條以上;減少主城區、主干道公交線路重復,增強與地鐵接駁。基本建成西安市綜合交通信息平臺,整合各類交通信息資源,實現交通信息交換與共享。
完善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年內新投運公共自行車1萬輛以上,同步建設完善服務點、特級站等設施,增設長安通卡和公共自行車業務辦理網點,簡化辦卡流程,新增公共自行車卡15萬張以上。
措施五 強化交通秩序執法
強化渣土車管控,治理道路停車秩序,8月1日前完成道沿上違法停車信息納入公安交管信息系統的銜接工作。強化交通秩序執法,逐月重點開展1至2項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無牌無證車輛、非機動車違規行駛,黃標車、無標車、貨車走限行區。
加大對兩、三輪車及其他電動車輛違法載客、占道聚集攬客等違法行為的日常執法力度,定期向社會通告。堅決清理取締占道經營、出店經營現象,專項整治早市,嚴禁超時間、超范圍經營,凈化人行道通行環境,有效保障行人路權。
措施六 完善交通設施
新建改建200處智能信號燈,建設50處路口行人過街語音提示樁、LED顯示屏等人性化設施,完成標志牌、電子警察、卡口設備、自動抓拍系統建設,增設2個快處服務點,完善事故快速處理體系。
排查繞城高速以內交通標志標線、信號燈、隔離護欄、人行橫道等設施,合理增設信號燈及機非隔離護欄,封閉不合理的出入口,解決公交直行與右轉車輛矛盾,規范十字路口非機動車行駛路徑。
完善交叉口、公交港灣、非機動車道等設施,清理道路上廢棄線桿、私設樁閘等設施等。
措施七 做好疏導預案
依據《西安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管理規定》,聯合建設、交警等部門在全市全面開展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工作。加強交通運行監測及預警。提前做好特殊時段交通疏導預警方案。系統研究機動車停放區域、停放時段、計費方式等,實施差別化停車收費價格政策,以經濟手段引導車輛合理使用。
措施八 強化規劃設計
西安市規劃局將依據《西安市綜合交通規劃》,結合城市第四輪總體規劃修改,于今年11月底前編制完成《西安市主城區停車設施規劃》,年底前編制完成《地鐵1、2、3號線站點周邊交通提升規劃》和《西安市綜合物流體系規劃》。市交委辦將針對城市交通現狀,于7月底前編制完成《西安市交通擁堵綜合解決方案》,并報市政府審定。
市發改委、市交通局和市站改指揮部等單位,將統籌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加快主城區鐵路貨運場站和鐵路專用線改造前期工作。
本報記者晁陽實習生張晴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