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任偉鋒于姣首席記者姬娜)47歲的吳方(化名)上山砍柴時被野熊咬傷,臉部嚴重毀容,鼻子無法出氣、牙齒無法咬合……經過11小時“拼臉術”,近日終于康復出院。

  男子上山砍柴遭遇野熊被毀容

  這兩個月,對于47歲的吳方來說,經歷了生與死的較量。昨天,回憶起1個多月前的驚魂時刻,吳方仍是害怕不已。

  吳方是甘肅省禮縣人,今年1月初,他上山砍柴時突遇野熊,被野熊咬住面部無法掙脫,危急之時,村里的人用木棒敲擊樹木,野熊受驚逃走。此時,吳方受傷嚴重,徹底被毀容。

  隨即,他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醫生檢查發現,他面部皮膚多處嚴重挫裂傷,雙眼球破裂,全面部多發粉碎性骨折。當時的吳方,聞不到味兒、眼眶托不住眼球、鼻子無法出氣、眼淚流不到鼻腔、牙齒無法咬合、口水流到嘴巴外。當地醫院進行面部簡單包扎后,轉診到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三維打印模擬11小時精準拼臉

  “情況危急,手術要分兩期進行。”該院整形外科聯合眼科,實施一期面部清創縫合術。直到生命體征平穩后,2月初進行了二期手術,即“拼臉術”。

  “由于臉部神經、血管密集,在切開面部肌肉拼接碎骨的同時,需要確保神經、血管不受損傷,整個手術精細而復雜。”該院成立專家團隊,為更精確地對面部碎裂骨骼組織進行手術拼接,決定術前使用國際先進的顱頜面三維打印及設計技術,制作出受傷后的三維模型,并在計算機上進行骨折碎片預復位,模擬手術過程,精確指導手術操作。

  “拼臉術”分三步進行:整形外科顱頜面中心主任舒茂國副教授帶領團隊,第一步根據術前三維CT設計,從原來面部傷口及口內切口進入,顯露面部骨折部位;第二步將移位的上下頜骨塊歸位后,進行上下牙齒間咬合關系固定,復位移位的顳頜關節,使咬合平面基本恢復正常,確保術后開口進食;第三步自上而下依次復位骨折斷端,恢復顴顳水平支柱,維持顴骨、顴弓正常突度,用鈦板鈦釘分別固定雙側上頜骨、顴骨、顴弓、顴牙槽嵴骨性結構,最大限度恢復面部容貌。

  經過11小時仔細拼接和對合,最終將“碎臉”拼湊在一起,吳方的臉“復原”了,手術恢復良好,又可以用牙咬著飯菜吃飯了,并于2月17日順利出院。“飛來橫禍,讓原本貧窮的家雪上加霜,醫院還為我減免手術及治療費用差不多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