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也是旅游旺季。浙江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眼底病中心的鄭斌醫生,前天下午做了一臺手術,就是跟旅游有關的一個意外傷。

  患者是一位46歲的阿姨。幾天前,她去桂林旅游,旅途第二天眼睛就出問題。她到當地醫院做了檢查,醫生告訴她是急性視網膜脫落,要做手術,否則會影響視力。蔡阿姨是浙江人,她決定回杭州做手術。

  昨天下午,鄭斌副主任醫師告訴錢報記者,視網膜脫落是最嚴重的眼科疾病之一,會帶來不可逆的視力損傷,20來歲的年輕人、50來歲的中年人是易發人群,要好好提醒大家。

  眼睛忙著看風景

  目不暇接視網膜脫落了

  幾天前,蔡阿姨去桂林旅游。桂林的好山水,實在“看”不夠。

  突然,她發現眼前有黑影飄過,然后感覺有個黑東西慢慢的、從下往上壓過來,擋住了視線。

  她到當地醫院做了檢查,醫生告訴她是急性視網膜脫落,要做手術,否則會影響視力。

  蔡阿姨是浙江人,她決定回浙江做手術。

  第二天,蔡阿姨就直接從桂林飛杭州,直奔浙江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找到了鄭醫生。

  鄭醫生檢查了蔡阿姨的眼睛,發現病情很嚴重,視網膜脫落已經到了黃斑的位置,必須盡快手術。醫生估計,手術之后蔡阿姨的視力可以恢復八成左右。

  “視網膜脫落在一周之內的,一定要盡快手術,這樣可以盡可能多地保留視功能。”鄭醫生告訴錢報記者,超過一周之后,手術時間就不那么緊迫了,因為視力的喪失已經不可逆轉。

  像蔡阿姨這樣在旅行、出差途中,發生意外的病人,眼科醫生碰到的還不少,原因或許就是眼睛忙著看風景,“目不暇接”,視網膜被拉破后脫落了。

  “上了年紀之后,眼球內部結構發生變化,視網膜變得容易剝離,這個時候如果用眼過度、眼球活動太激烈、情緒緊張,都會導致急性視網膜脫落。”

  鄭醫生說,雖然沒做過統計,但醫生們都感覺,臨近過年這個時間點,病人也很多。他們推測是因為大掃除,里里外外打掃一遍,與眼睛不停地反復轉動有關。

  年輕人視網膜脫落

  好比衣服質量不好爛了一個洞

  鄭醫生告訴錢報記者,20來歲的年輕人,50來歲的中年人,都容易發生視網膜脫落,但原因很不一樣。

  視網膜脫落,首先是從視網膜上出現一個小裂孔開始的,他給錢報記者打了個比方:

  一件衣服,質量不太好,特別是有些地方布料質量很差,穿著穿著就會爛出一個洞;這是年輕人的情況。

  而中老年人的情況,就像衣服被釘子什么的鉤住撕破了,外力引起孔洞的情況比較常見。

  鄭醫生解釋說,視網膜破了之后,眼睛里的液體就會從“洞”口灌進去;年輕人的情況是孔洞的位置靠眼睛下面的比較多,水一點點漫上來,等到水漫“黃斑” 才會意識到。

  “所以,年輕人的視網膜裂孔往往不容易察覺,甚至有些人可能拖延1~2年才發現視力下降;而中老年人,多是急性,就診相對比較及時。”

  鄭醫生的很多年輕病人,好多是考駕照檢查視力、征兵體檢、做近視手術時才發現;對這些人來說,手術治療主要的意義就是讓視網膜復位,對視力恢復已經沒多大幫助。

  如果不做手術,眼球就會像新鮮的葡萄晾干了一樣,慢慢癟掉,最后眼睛就會凹進去。

  中低度近視

  也要小心視網膜脫落

  很多地方的游樂場,玩過山車的地方會設置一些安全預警,其中一條就是高度近視者不便參與。

  定這樣的規定,就是考慮到高度近視的人,眼內結構明顯老化,視網膜很薄,可能在玩的過程中出現視網膜脫落。所以,高度近視的人也要避免劇烈運動。

  但是,鄭醫生也提醒,其實普通近視也會發生視網膜脫落,他碰到的很多病人,近視度數并不高,只有300度左右,一段時間用眼過度,也出現了視網膜脫落。

  “得了白內障,可以換個晶體,視網膜一旦脫落,沒有人工的可以換。”他說,視網膜上的每個細胞都對應一根神經,僅僅黃斑區,每1平方毫米上就有20萬個細胞,所以要移植視網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雖然,有人在研究人工視網膜,但目前還在試驗階段,成像效果遠遠不能讓人滿意。

  “蘋果手機的顯示屏,為什么叫retina(視網膜)屏幕,就是因為只有視網膜才會有那么細膩的視覺效果。”鄭醫生說。

  所以,別把近視想的那么簡單,這不是多戴一副眼鏡的事兒,隨之而來的風險、并發癥也會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