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2015秦勢:“十三五”中小企業的機遇與挑戰暨《中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報告(2014)》新聞發布會在陜西賓館綜合報告廳成功舉行。
本次論壇由中國民建陜西省委經濟委員會、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商學研究中心主辦。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民建陜西省委主委李冬玉出席了論壇。
來自陜西省社科院、陜西省發改委、陜西省中小企業局、陜西日報社、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航空產業園、延安九重(集團)實業公司、民生銀行、海通證券等院校、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的數十位教授、學者、企業家、銀行從業者,圍繞“十三五”期間中小企業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從未來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產業結構升級、開放經濟、創新發展、中小企業融資等角度為“十三五”期間陜西中小企業的發展描繪了一幅美麗藍圖。
本次論壇還同時對教育部重點支持的系列研究報告——《中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報告(2014)》進行了新聞發布。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背景下,西部開發開放發展再次成為國家未來大區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作為西部經濟的“排頭兵”,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的主要區域——陜西省如何緊跟時代脈搏,如何在“十三五”期間使社會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促進陜西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將是一項重大戰略舉措。
陜西政協副主席李冬玉肯定了秦勢論壇多年來在服務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三個陜西”起到的重要作用。她指出陜西正處于經濟發展加快轉變的關緊時期,中小企業是破解經濟發展動力不足,活力不強的關鍵所在。針對當前陜西中小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各級政府應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政策落實,提升對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水平。
圍繞著“十三五”陜西中小企業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政府相關部門、專家學者、金融機構分別從各自的專業領域暢談未來。
西安市渭北工業區副主任金乾生認為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在新常態下應從“互聯網+、資本市場+、產業鏈+、‘一帶一路’+”四個“+”視角尋找資源和市場。他強調中企業的優勢在于產業集群化和企業專業化。
陜西省發改委信息中心主任李振平解讀了“十三五”國家重大戰略意圖以及陜西在“十三五”發展中的基本構想。他認為陜西省“十三五”應包括企業轉型升級、全面創新、新型城鎮化、深化改革、基礎設施保障、生態建設、文化強省建設、提高人民幸福福祉等八大方面。
陜西省中小企業企業局局長黨紅忠指出了新常態下中小企業發展的五大機遇,即深化改革的制度紅利、追趕超越經濟升級版、新型城鎮化釋放巨大需求、“一帶一路”戰略的新市場、國家和地方的扶持政策。
西北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賈明德教授分析了“十三五”期間陜西中小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困難和問題,他認為在國內資源環境壓力趨緊、國外環境艱難的背景下,陜西中小企業的發展要突出自己的產品優勢和特色,不要追求好高騖遠。
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張鴻教授認為促進未來陜西經濟的發展的思路是“電子商務互聯網+”與中小企業的高效對接,他提出了陜西中小企業電商發展的三大方向,即電商發展的多平臺化、電商發展的定制化和電商發展的全面化。
陜西師范大學西北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教授認為“十三五”規劃堅持綠色發展,改善生態環境,需要深入研究整個西北水資源的分配和承載問題。
延安九重(集團)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焦偉認為金融支持是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他指出正在籌建的陜甘寧綠色產業創投基金將是延安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難得機遇。
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商學研究中心主任李忠民教授指出“十三五”陜西金融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即金融創新怎么辦?科技和金融如何結合,裝備制造如何與金融結合,能源金融和文化金融創新。他認為資產的證券化對陜西金融意義特別重要。他指出“十三五”期間,陜西金融發展的核心思路是金融市場、服務和金融功能多元化。他希望未來中小企業要利用好三大平臺,即直接融資平臺、資產交易平臺和金融業發展平臺。
民生銀行西安分行副行長劉小軍、海通證券陜西分公司總經理孟立亞、陜西金開貸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時晨等金融機構代表提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具體措施。
記者獲悉,主辦方將對此次秦勢論壇的主題內容和觀點進一步總結和深化,形成“十三五”陜西中小企業發展專題學術成果,為未來陜西經濟發展貢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