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備受關注的復旦大學投毒案于2014年2月18日上午9時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被告人林森浩被指控以投毒方式故意殺人。這起震驚全國的校園殺人案一度引發輿論對大學寢室關系話題的熱議。
他是四川榮縣人,以690分的成績考入復旦。父母是下崗職工,家里經濟困難,大學費用都是自己掙,從未用過家里的。他樂觀上進。母親手術,醫藥費也來自他的獎學金和勤儉學。
黃洋親人:大學沒回過家 學費生活費自己掙
大姑媽黃資蓉告訴記者:黃洋暑假都沒有回過家,一直打工,他大學七年的學費生活費都沒讓家里出。做過導游、家教、學校的勤工儉學,賣過服裝,推銷過藥品。
鄰居:黃洋騎自行車上小學 自己做飯很懂事
鄰居鄒秀英記得,自己剛來做生意時,黃洋還在讀小學,“那時候他爸媽還沒有下崗,工作忙,洋洋每天都是騎著自行車,學校家里來回跑,給自己做飯,特別懂事自覺。”
黃洋高中班主任:他寫得一手漂亮的字
班主任劉志剛介紹,黃洋在班級里有些文靜,個頭不高,偏瘦,可學習成績一直位列班級前十,然而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并不是黃洋優異的成績,而是一項別的才能——字寫得好。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個勤奮好學、愛護家人、尊重別人、有見地肯奮斗的男生。雖然有點內向,但是跟比較熟悉的人都玩得開。”但也有高中同學小吳說,林某有時候有點另類,“會做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跟同學一起玩,他不打招呼就跑了。”
老師眼中:成績好不活潑VS積極 熱心
“林某浩我認識啊,是我帶過的學生,但是已經將近10年沒有聯系過了。”2002年,林某浩以優異的成績考進潮陽一中,張老師是他高一時的班主任。“林某浩是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學校成績一向都很優秀。”“雖然林某浩并不是很活潑,但是潮陽一中的學習氛圍非常好,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會受到其他同學的歡迎。”
嫌疑人自述:醫乃仁術要有愛心
據媒體披露,林某浩并非從一開始就熱愛醫學,他是遵從父母的意愿選擇學醫的,只覺得從醫是一個鐵飯碗。改變了他最初想法的是他到醫院見習的經歷。當時,林某浩在急診科實習,有一天醫院來了一名昏迷患者,其妻子焦急萬分,直到聽見醫生說了句“沒事的”,她才放下心來。林某浩頓時體會到醫生是一棵可靠的大樹,“醫學是神圣的!”經過見習,林某浩稱:“我感受到了醫學的神圣,收獲了學醫的動力———預見習,乃是我醫路之真正起點!”而在一次自愿獻血活動中,林某浩還表示:“醫乃仁術,愛心是一個醫務工作者必不可少的。”
4月1日,復旦大學一名2010級在讀醫科研究生出現身體不適。當晚,被送至該校附屬某醫院就診。入院后,病情加重,先后出現昏迷、
事件發生后,復旦大學已成立了工作小組,組織醫療力量全力搶救,積極配合警方偵查案件。4月11日,上海警方通報,在該學生的寢室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某有毒化合物成份。4月12日,基本認定同寢室某同學存在嫌疑。
2014年2月18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據馬加爵供認,殺人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打牌爭執。案發前幾天,馬加爵和邵瑞杰等幾個同學打牌時,因邵瑞杰懷疑馬加爵出牌作弊兩人發生爭執。曾被馬認為與其關系較好的邵瑞杰說"沒想到連打牌你都玩假,你為人太差了,難怪龔博過生日都不請你……",馬認為他的這番話傷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轉而動了殺機。
清華女生朱令"鉈"中毒事件,如今可能只存在少數人的模糊記憶里。94年冬和95年春,朱令至少兩次攝入致死劑量重金屬鉈鹽。如今的她,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全身癱瘓、雙目近乎失明、大腦萎縮、100公斤體重、基本語言能力喪失……此案至今未破。
馬加爵的殺人動機僅僅是因為打牌等瑣事而引發,并且發現其自身因貧困、社交問題、學業壓力等引發的嚴重心理問題。四川某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生曾世杰,在校內明遠湖邊用刀將一名女生殺死,另外還刺傷了兩名男生。其殺人的原因是有人嫌他長得丑,他受不了歧視。
大學生正處在個性趨于成熟定型的關鍵時刻,其情感的兩極性尤為明顯,表現為情感內容簡單與復雜共處,情感強度變化多端。對情感的把握也不是那么有"經驗",加上年輕氣盛,不理智的行為可能導致為情付出慘痛的生命代價。
學習、就業、研究……激烈的社會競爭將壓力轉移到了在校大學生的身上。在研究生范圍內,贏得"老板"導師的賞識、獲得發展上的機會,同學之間的明爭暗斗并不比社會單純多少。雖然有學生稱,復旦投毒事件的受害人和嫌疑人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但目前仍無法確定。
生活所迫以及難以遏制的"物欲",往往令一些貧困大學生誤入歧途。在校園盜竊案中,來自農村地區、困難家庭的學生占相當比例。這些困難學生面對同學間生活水平的強烈反差,心理上很受刺激,一旦自我調適不當、道德品質薄弱,就可能抵御不住誘惑,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