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委會簡介: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絲綢之路經濟帶專業委員會是中國區域科學協會下設的專業委員會,掛靠在陜西永秀經濟管理研究院。專委會主要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城市改革、農村發展進行理論研究,組織開展相關學術會議和調研活動;為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改革方案、發展規劃以及出臺方針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
6月7日,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絲綢之路經濟帶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發來賀信。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曉東致辭。省政協副主席千軍昌揭牌。[詳細]
>>絲路經濟帶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開啟新局面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推動培育西部城市群
陳宗興: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楊開忠:北京大學秘書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
郝壽義:南開大學教授、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會長
孫久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
魏后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候任理事長
李曉東: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千軍昌:陜西省政協副主席
白永秀:西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陜西永秀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
任宗哲:陜西省社科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薛占海:中共延安市市委副書記
蘇海紅: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長、教授
強曉安:西安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經濟學博士
劉同德:青海師范大學教授、民革青海省委副主委、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何鳳雋:寧夏大學教務處處長、教授
王佳寧:重慶智庫理事長、《改革》執行主編
陳克寧:陜西金海恒業實業集團董事長
范少言:西安絲路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付士山:新浪陜西總經理
惠 寧: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李同昇: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院長、教授
劉科偉: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教授
齊捧虎:陜西永秀經濟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史耀疆: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唐志強:河西學院教學評估督導處處長、教授
衛玲:西北大學學報編審、教授
衛崇文:山西長治歷史文化與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吳振磊: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楊建君: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嚴漢平:延安市寶塔區區委副書記、區長
張宏巖:青海大學財經學院院長、教授
張文中:新疆財大中亞研究院院長、教授
趙勇: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教授
張鴻:西安郵電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提高中西部的產業層次,深化中西部對外開放,形成新的增長極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新絲路經濟帶是中國區域格局重構的重大戰略。
目前中國的區域戰略正在走向多極化、多元化,除了東部地區以外,還要培育更多的經濟增長極。他表示,隨著中國區域戰略中經濟帶建設的提速,次級區域將發揮更加重要作用,從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升級、西咸新區的設立到支援新疆的建設等,都表明絲綢之路經濟帶正在成為中國區域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更多
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僅是一條“經濟發展帶”,還是一條人類文明交融創新的“文明帶”。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不僅僅是“經濟戰略”,還是中華民族民族自醒自覺、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再造民族核心價值和倫理體系的“價值戰略”。
建議挖掘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文化遺產,探索文化交融與創新的“新絲路模式”,通過文化開放與創新尋找絲路沿線各民族、各國家共同的核心價值,重建21世紀新的絲綢之路倫理道德體系。……>>更多
應該從國內段和國際段兩個部分對絲綢之路經濟帶進行分析。自提出經濟帶概念以來,國內段涉及到西北五省區,都積極進行論壇、規劃等,但都離不開各省本身的發展。各省的積極規劃,存在競爭的意味,立場站在各省基礎上,絲路帶只是一個背景,缺乏協調。
從國際段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間存在著競爭。一是大國博弈,各國都在建立各自的經濟格局。二是中亞國家本身之間的競爭。因此,需要國際協調的問題,在中國和中亞五國之間進行協調。……>>更多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經濟全球化的代名詞,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載體。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三步走”戰略將持續到2064年,共50年。第一個階段,搭建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以中國-中亞五國為基礎,聯系俄羅斯的中國-中亞-俄羅斯一體化的基本框架。第二階段,鞏固和充實框架,向東連接東盟日韓、向西擴展東歐西亞、向南滲透南亞的亞歐經濟一體化。第三階段,完善框架穩固組織,以東西軸為基礎,形成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局面,中國全面走向世界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更多
“一路一帶”是習近平總書記區域發展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具有四大特征:生態文明;命運共同、利益共同體基礎上的協同發展;區域治理的理念;包容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絲綢之路思想的核心是公平、協調、共享,四個支點包括多層次區域開放、區域一體化、區域協調發展、國土均衡開發。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區域合作帶,是我國推動與周邊國家、中東歐加強國際區域合作的重要載體、橋梁、紐帶。用區域經濟學概念分析,經濟帶應該是產業、人口、城鎮的密集帶,而絲路經濟帶沿線各地目前尚未緊密連接起來。……>>更多
絲綢之路經濟帶屬于跨國經濟帶,需要構建務實靈活的區域合作共同體的新模式。
青海需要加大與西北其他省區在水利電力、流域治理、生態保護等領域的建設合作,推進水電、礦產、旅游等優勢資源的聯合開發,促進優勢產業共同發展;同時加強向西開放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同體的橋梁和紐帶,改善西北整體開放條件;還要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綠色生態走廊,加強西北五省區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在生態安全方面的合作。……>>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