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城鄉康養領域仍面臨健康數據難追蹤、醫療資源觸達難、服務效率不高等現實問題。陜西移動立足民生需求,聚焦數智化生活領域,依托5G、物聯網、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全省多地推進康養服務數字化升級。通過智能設備應用、數據資源整合與科技養老模式創新,陜西移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普惠的健康服務能力,有效應對城鄉康養中的難點問題,助力提升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社區資源整合:構建“醫養護測”服務新生態
社區作為康養服務的關鍵場景,長期存在醫療與養老資源分散、協同不足的問題。陜西移動西安分公司以“資源整合+場景融合”為思路,在西安市西桃園社區率先建成全省首個康養社區試點,構建集“醫、養、護、測”于一體的康養服務新生態,讓居民享受便捷、全面的健康服務。
“我這高血壓該復診了,聽說社區服務站就能咨詢醫生,不用跑大醫院?我這膝蓋不好,去趟三甲醫院光排隊就得小半天,實在折騰不動。”家住西桃園社區的張阿姨,走進社區康養服務站時詢問道。“阿姨您放心,我們已經和西安市高新醫院打通了協同通道!”工作人員連忙回應,“一周7天,通過平臺隨時都能對接醫生。像您這種復診需求在這兒就能解決。”說著,工作人員引導張阿姨使用站內免費的智能血壓儀,“您測完后一鍵出結果,數據會實時上傳到系統,醫生能同步看到,您手機上也能收到檢測報告和健康提醒,特別方便。”

像張阿姨這樣的便捷體驗,正是西桃園社區康養服務站的核心舉措。作為陜西移動的首個社區康養試點,這里通過“醫養資源聯動+智能設備落地”,把醫療服務“搬”到了居民家門口。運營初期,服務站日均接待10人次,不少老人反饋“復診方便了、小毛病解決了”,居民的健康監測數據也實現了動態管理,醫生能隨時查看歷史數據,更精準地給出建議。
在服務上,社區康養也在持續豐富健康支持舉措。一方面,逐步推出經絡推拿、艾灸等養生服務,另一方面,完善術后護理、護工陪診等上門護理服務,居民可通過康養服務站現場預約或線上掃碼預約,預約后將根據預訂時間安排服務。通過持續拓展服務維度,社區康養服務鏈條不斷完善,為居民提供更多元、便捷的健康支持。
數智技術提效:升級全鏈條健康服務能力
針對老年群體在健康管理中常面臨健康監測不便、就醫奔波等問題,陜西移動打造了“設備監測+數據管理+問診服務”的標準化康養服務流程,通過智能設備下沉、數據平臺搭建與問診渠道拓展,在全省多地落地,推動健康服務各環節實現數智化升級,有效提升服務效能。

在設備監測端,陜西移動安康分公司為漢陰縣花果村的老人配備智能血壓儀、健康手環等智能監測設備。智能血壓儀一鍵測量后數據自動存至手機并同步用藥提醒,健康手環可實時監測心率、血氧及睡眠狀態,異常數據及時預警家屬與村醫,讓健康管理更高效。在數據管理端,陜西移動榆林分公司為榆林區金雞灘鎮白舍牛灘村全村100多位老人建立動態電子健康檔案,實時監測12項生理指標。村醫可查閱歷史數據防范慢性病風險,家屬可遠程了解老人健康狀況,及時參與健康管理,爭取疾病干預時間。在問診服務端,陜西移動商洛分公司為商洛鄉村老人搭建智能終端視頻問診渠道。醫療專家結合智能設備上傳的實時數據提供診療建議,覆蓋日常病癥與慢性病管理,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線上問”。目前,該服務已覆蓋商洛35個行政村,顯著改善了鄉村老人的就醫體驗。

協同機制落地:多方聯動保障服務普惠延伸
數智康養服務的落地,需要多方協同破解推廣難題。陜西移動在安康漢陰、平利兩地,聯合地方政府及基層醫療機構,以具體案例探索出一套貼合農村實際的服務路徑,為后續推廣積累經驗。
“剛開始推進健康鄉村數字平臺時,最擔心老人不會用設備、村醫不熟悉系統。”陜西移動負責該項目的技術人員介紹,為解決這些問題,團隊與當地形成了針對性協作模式:政府配套提供設備購置補貼,降低智能設備在農村的普及門檻;陜西移動承擔免費技術培訓和設備維護,定期派人員到村指導,保障系統穩定運行;村醫負責現場手把手教老人使用設備,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目前,該平臺在漢陰、平利兩地試運行半年來,健康檔案自動更新、遠程專家問診和慢病智能預警等功能均順暢運轉,已助力當地政府精準決策、提升村醫工作效率。后續,陜西移動計劃未來三年將這一實踐經驗在安康全市200個行政村推廣,讓數智健康服務惠及更多城鄉居民。
從社區醫養資源整合到數智技術在康養場景的應用落地,再到鄉村地區多方協同的實踐探索,陜西移動構建起連貫的數智康養服務體系。未來,陜西移動將繼續深化數字技術在康養領域的應用,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為城鄉康養服務提質增效注入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