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尚”是時代賦予垃圾分類的新定義,而浐灞生態區始終走在新時尚的最前沿。近日浐灞生態區黨工委書記楊六齊走進西安發布廳為大家分享了浐灞的時尚之路,作為全國首個以生態命名的開發區,也是西安市最早實施垃圾分類的試點區域之一,一直以來浐灞生態區始終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宗旨,倡導環保、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率先在區內推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提倡節能減排環保生活的理念,建立健康時尚的綠色生活方式,讓垃圾分類的文明小舉動撬動綠色生活大板塊。
讓綠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開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宣傳教育活動,提高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垃圾分類知曉率與參與率,將垃圾分類知識教育與分類實踐相結合,通過黨政機關先行帶動青少年影響家庭、家庭帶動社區、社區關聯企業單位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營造垃圾分類我文明我示范的良好宣傳氛圍,推動浐灞生態區垃圾分類廣泛開展。



創新“互聯網+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自2016年起在西安市率先啟動“互聯網+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為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探索出一種全新的有益模式,打通了線上與線下的傳統回收渠道,以分類可積分,積分可兌換,兌換可獲益的推廣理念,成功吸引并帶動一大批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給居民帶來便捷有趣環保的互聯網垃圾分類新體驗,搭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體系。于7月試運行的浐灞生態區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是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壓縮及可回收物的分揀分類,有害垃圾暫存點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填補了浐灞生活垃圾處理站場的空白,其生活垃圾最大日處理量為300噸,處理能力位于西安市前列,可滿足區內北部生活垃圾壓縮處理和分揀處置的日常需求。同時,利用地理優勢將生活污水統一排放至污水處理廠處理,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實現區域垃圾處理的專業化、規范化和無害化程度。

此外于2016年底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互聯網+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項目,教育展示及分揀中心也是西安市首座垃圾分類展示教育基地,通過參觀垃圾分類分揀工作流程,讓參觀者了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直觀感受垃圾分類的意義。

在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環節通過設置四分桶、組建可回收物運輸車隊、投運二次分揀中心及有害垃圾暫存點等一系列措施已初步建立了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體系。

截止2019年6月底浐灞生態區生活垃圾分類項目已覆蓋7個社區、57個居民小區,浐灞垃圾分類app“世園綠色生活”注冊用戶超5萬戶,開展線下專場回收活動4000余場次,累計實現生活垃圾減量700余噸,影響人群超過40萬。

下一步浐灞生態區將持續發力,廣泛宣傳垃圾分類有關知識,擴大群眾參與范圍,讓垃圾分類成為綠色生活新時尚,助力西安生態文明建設。
來源:浐灞生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