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國家多個部委推動下,全國多地開始試水“奶粉進藥店”銷售。陜西省從今年4月也啟動了藥店試點銷售嬰幼兒配方奶粉工作,隨后,西安市的試點工作于6月在全市13個區縣及灃東新城選取30家醫保定點藥店同時開展。如今,西安市場配方奶粉進入藥店銷售已有4個月,市場反應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
1 奶粉銷量不如意
在雁塔北路的眾信醫藥超市,作為首批試點銷售奶粉的藥店之一,因藥店所處的位置是地下室,店內的奶粉銷售專區顯得很冷清,僅有一個貨架,品種也不多,老年人奶粉和成人奶粉都只有一個牌子的,讓人沒法挑,罕有人問津。奶粉專柜的促銷員表示,自奶粉在該店試營以來,銷量一直不佳,有時候一天也賣不出去一罐。而且,因為奶粉不屬藥品,在藥店買也不能刷醫保卡,引不起人興趣。
高新路凱創國際的怡康連鎖藥店也屬于試點藥店之一,該藥店直接在進門的地上貼著美素、關山、美贊臣等6種奶粉促銷廣告,有滿減還有贈品,看起來似乎非常誘人。店內一收銀員說,奶粉的銷量還行,因為奶粉經常做活動,價格有時都低于超市。不過也不多,賣得好的時候一天能有那么幾罐。成人奶粉的銷量比較慘淡,因為難賣藥店已經不進貨了。
雖然行情不太好,但還是有人想要嘗嘗這塊“新蛋糕”。高新路上另一家怡康藥店老板稱,對藥店賣奶粉這個事兒自己也是有些心動,因為常有人來問有沒有奶粉賣。但由于自家店不是連鎖店而是加盟店,不清楚奶粉在藥店到底賣的怎么樣,好不好賣。而且聽說賣的話還得申請資格,比較麻煩,現在還沒有準備要進。但如果好賣的話應該會想辦法,奶粉進藥店是一個趨勢,目前在觀望中。
2 價格品種沒優勢 市民難買賬
調查發現,目前部分消費者對藥店賣奶粉這一政策還不是很了解,即使知道也很少有人愿意去藥店買奶粉。光華路公交站一位在等公交車的吳大爺說,家里給孩子買奶粉都是在超市,不知道藥店也有賣的,即使藥店有也還是更傾向于去超市,品種多活動多,還能順便買點別的。不光有市民不知道藥店里可以買奶粉,有的藥店員工也不知道,友誼西路一家眾信藥店的售貨員就表示,自己所在藥店沒有賣,自己也不知道有這個政策,應該是比較大的藥店才賣得動。
相比藥店的冷清,奶粉在各大超市顯得很受歡迎。8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高新路一家華潤萬家超市,奶粉專區的貨架上有數十種品牌奶粉,而且每個品牌有多個品種,涵蓋了嬰幼兒、孕婦、中老年等多個群體,不時有市民前來咨詢購買。奶粉柜臺的售貨員說,超市每月奶粉的銷售量大約為兩百到三百罐左右,生意還不錯,有的超市銷售額更高。而記者在長安中路的雙鶴大藥房了解到,該店每月奶粉的銷售額約為2萬元左右,算一算將近100罐,這已經算是業內比較好的了,但仍遠遠比不上超市。友誼西路昌潤廣場上的藻露堂藥房因靠近省人民醫院,按說銷售也不錯,但這所謂的銷量不錯也只是與同行比較。由于目前所售的品種有限,一些市民想給孩子買的奶粉品種這兒沒有,就轉頭選擇其他地方購買。店內工作人員透露說,針對這種情況,藥店已經在準備增加奶粉品種了。
在藥店附近,記者遇見了帶孩子散步的李娜,她給孩子買奶粉都是網購,因為感覺國內奶粉質量都不放心,一直在國外代購。李女士吐槽道,在藥店賣奶粉,只不過是換了個馬甲,解決奶粉的質量問題并不是把奶粉放在哪里賣就能解決的。上班族白小姐也表示,在藥店賣奶粉既不是藥店專供質量比別地兒的好,也沒有價格優勢,質量都差不多為啥不選便宜的?
記者就美素佳兒2段金裝奶粉做了比較,在雙鶴大藥房長安中路店售價為239元,人人樂超市友誼店238元,除了在易迅網的價格稍低一些220元,藥店與超市價格相差無幾。
3 業績差可有前景 藥店取舍兩難
西安寶芝堂醫藥新城區店的工作人員王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是市場經濟,政府不可能干預太多,能允許藥店售賣奶粉已經是很大的支持了,奶粉銷量應該是藥店自己要解決的問題。目前西安各大藥店的奶粉銷量大都不是很好,自家店里一個月的銷量也只有兩三千。主要原因一個是市民消費習慣難改,大家都在超市或者孕嬰店買慣了,短時間內難以接受去藥店買奶粉。
“西安市約有七、八千家藥店,只有30家有銷售資格,沒有超市和母嬰店覆蓋面廣,整個新城區也只有三家,部分市民甚至不知道藥店有奶粉賣,或者是不知道哪個藥店有奶粉賣。而且藥店要售賣奶粉需要另外申請資格辦手續,繁瑣的手續將很多藥店拒之門外,要是能放寬政策,讓更多的藥店參與進來就好了。”王先生如是說。
另外,王先生還說,藥店在銷售奶粉上沒有價格優勢,超市走得量多廠家給的優惠也就多,還有補貼,藥店里走的少自然沒什么優惠,廠家也不是很看好。奶粉的利潤只有5%,還比不上藥品利潤。而且,相關部門有規定,藥店銷售奶粉一定要有單獨的庫房和單獨的柜臺,且庫房不能小于10平方米,但現實卻是,店內奶粉的量最多就占兩個平方米,剩下的空區就是在白白消耗租金,使得成本又增加了一些。王先生感嘆道:奶粉銷量不好,利潤又低,真得讓人很難做;但是能夠有幸成為全西安市30家通過審批的試點之一,又是很大的榮幸,要放棄也是相當不舍,真是取舍兩難!
隨后,8月21日,記者又致電西安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咨詢有關“奶粉進藥店”進展情況,接線人員表示,“奶粉進藥店”這個政策西安6月才推出,目前還處于試行推廣期,食藥局一直在跟蹤統計,效果如何估計得一年后再看。關于奶粉進藥店的下一步推廣計劃,這得在統計當前推廣情況以后,等待國家和省上相關部門通知。
點評
有資料顯示,目前歐美發達國家70%的配方奶粉都由藥店售出,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也有近6成的奶粉依靠藥店渠道。為強化國內嬰幼兒奶粉的安全監管,國家多部委極力推動“奶粉進藥店”不僅是利民惠民,而且是向國際化靠攏。可為何市場卻“叫好不叫座”呢?筆者以為,除了購買習慣問題外,關鍵還是拿什么吸引消費者主動進藥店選購奶粉?藥店又能為購買奶粉的消費者提供什么樣便捷實惠的服務?
在國外藥店里售賣奶粉都有成熟配套的東西,如行醫資格證、營養師證等,消費者在藥店不僅能獲得一些咨詢,如敏感體質嬰兒如何選購奶粉等;而且消費者在藥店就能完成嬰兒產品的一站式購物。如歐洲的一些藥店,不僅售賣奶粉,還包括寶寶基本必需品,如奶瓶、奶嘴、痱子粉等。反觀國內藥店目前還很難做到這樣的服務,藥店工作人員向消費者推薦奶粉也不專業。可見,“奶粉進藥店”要想營造一個安全放心又成熟的市場尚有一段路要走,還得政府、監管方、商家和消費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