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陜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西安開幕。省長婁勤儉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婁勤儉在報告中提到,2015年將堅決落實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全面提升城鎮發展質量。

  一是科學確定城市定位和開發強度。指導各市縣制定修編相關規劃,全面啟動建制鎮規劃編制工作,在榆林和富平、石泉等地進行“多規合一”試點,在西安、寶雞、漢中開展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工作。

  二是在繼續完善“一市一策”基礎上更加突出重點。進一步加大省市共建大西安力度,全力支持西咸新區大膽探索,理順體制機制,加快項目建設,高水平推進各項工作。支持寶雞、榆林、漢中加快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繼續抓好43個重點縣城、35個重點示范鎮和31個文化旅游名鎮建設。

  三是切實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入住率為重點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抓緊完善在建項目綜合服務設施,新建項目更加注重選址宜居性,建成項目確保公開公平公正分配,全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6.3萬套,發放租賃補貼1.87萬戶,出臺棚戶區改造規劃,年內改造26.77萬套。統籌建設其他市政設施,增強電力、給排水、供熱、通信保障能力,加快縣城過境公路改造進度,健全公共交通優先通行網絡,積極發展立體停車場,合理布局公益性菜市場和便民超市。

  四是積極推行城市精細化管理。指導各市縣制定修編相關規劃,全面啟動建制鎮規劃編制工作,在榆林和富平、石泉等地進行“多規合一”試點,在西安、寶雞、漢中開展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工作。嚴 格落實城市規劃和公共空間使用等制度,規范管理行為和各項社會活動,尤其要解決好居民關切的交通擁堵、市容不整、公共空間少、服務盲點多等突出問題。重視 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城市管理,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大力倡導科學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廣泛開展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創建活動。

  省政府工作報告亮點匯集

  1月25日上午,陜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西安開幕。省長婁勤儉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陜西經濟增速穩居第一方陣 去年GDP增長9.7%

  2014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貫穿全年的嚴峻形勢,陜西經濟繼續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區間穩健運行。完成生產總值1.77萬億元,增長9.7%。地方財政收入1890億元,增長13.6%。城鄉居民收入分別為24366元和7932元,增長9%和11.8%。

  城鎮登記失業率3.41%,物價上漲1.6%,明顯低于控制目標。單位GDP能耗預計下降3.3%,四項污染物指標全面完成計劃。陜西經濟增長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婁勤儉:新常態下陜西的3個壓力和4個信心

  省長婁勤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新常態下我省發展的基本遵循,并談到新常態下,陜西的 “三個壓力”和“四個信心”。

  報告指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的新常態,挑戰與機遇同在。必須承受實際增長與預期目標有差距、經濟增速連續波動下滑的壓力,資源依賴和投資拉動式粗放發展面臨的結構調整壓力,全省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與許多東部已解決問題集中顯現的壓力。

  中興1500萬部手機項目在陜開工 非能源經濟增速"逆襲"

  2014年,陜西在深入推進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的同時,加快培育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支柱產業,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項目建設亮點紛呈。

  全 球首套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項目和國內首個煤電鋁鎂合金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備受矚目的三星閃存芯片項目如期量產,西部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中興1500 萬部手機項目開工,我省生產的天然氣重卡和混合動力轎車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大飛機、新舟系列客機和無人機項目同步推進,全省非能源工業產值增速高于能源工 業13.4個百分點,12個行業中10個利潤增長。

  陜西全面放開中小城市戶籍 去年100萬居民進城落戶

  2014年,陜西把進城農村居民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全面放開中小城市戶籍。

  投資139.3億元建設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3.4萬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31.59萬套,其中棚改8.44萬套,全省25.3萬戶群眾喬遷新居,100.22萬農村居民進城落戶,26.75萬農民工子女免費就學。

  關中煤炭消費出現負增長 西安退出空氣質量"黑名單"

  2014年,陜西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18.8萬輛,率先實現國V油品供應覆蓋全省,完成火電機組脫硫提標改造630萬千瓦,拆改燃煤鍋爐2347臺,關中地區煤炭消費出現負增長,工地揚塵得到控制。

  西安連續10個月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十位,治污降霾初見成效。

  陜西去年查處違反八項規定問題875起 涉及1235人

  2014年,陜西政府班子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措施全面落實,各部門及時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

  預決算和“三公”經費公開擴大到所有縣區,壓縮“三公”經費5.8億元,因公出國出境人次下降16%,“文山會海”得到遏制,公車改革全面啟動,查處違反八項規定問題875起、1235人,清理“吃空餉”944起。

  陜西大病保障病種達到22種 與三省區實現跨省結算

  2014年,陜西衛生服務能力有效提升。西北婦女兒童醫院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用,延安醫療集團、寶雞醫療聯合體正式組建,172所縣級公立醫院與367所鎮衛生院實行了一體化管理。

  定向為基層招聘的醫學本科生已達3436名,市以上醫療單位全部實行藥品質量追溯制度,大病保障病種達到22種,省內異地就醫和新疆、青海、海南跨省就醫實現即時結算。

  陜西2015年預期經濟增長10% 或高于國家兩到三個百分點

  2015年,陜西政府工作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1%和12%左右,CPI控制在3%左右。

  經濟增速按高于國家兩到三個百分點安排,既是促就業、保民生的剛性需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追求,既是凝聚發展信心的需要,也符合多年來增速領先全國的實際,兼顧了需要和可能、當前和長遠。

  陜西高速公路里程將突破5000公里 關中城鐵開工在望

  2015年,陜西將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以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和整體質量保經濟增長速度與效益。確保西合復線、灃河綜合治理、銅黃高速二通道、西咸北環線等項目建成投用,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

  力促關中城際鐵路、吳定高速、安康新機場、斗門水庫、渭南熱電聯產、陜北至濰坊輸電線路、四醫大綜合園區等一批項目按期開工。

  陜西放寬公積金提取條件 將回購商品房補充保障房

  2015年,陜西將堅持把著力點放在增加群眾收入和培育消費新業態上,千方百計激活消費需求。堅決落實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長聯動機制,深入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劃,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

  實行公租房和廉租房、經濟適用房與限價商品房并軌,出臺收購商品房補充保障房政策,放寬公積金提取條件,引導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等違法行為。

  陜西激活市場主體活力 鼓勵民營企業進入金融石油等領域

  2015年,陜西將堅持不懈地通過深化改革釋放發展紅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題活力為重點,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以“負面清單”方式明確禁止和限制企業投資經營范圍,鼓勵民營企業進入金融、石油、公用事業等領域。實施國有企業經營體制和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文化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陜西將農民工納入城鎮醫保 隨遷子女有望就地中高考

  2015年,陜西將努力創建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新范例,加快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依法將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允許常住人口中的農民工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將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各級教育發展規劃,未能進入公辦學校的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予以保障,逐步實現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隨遷子女就地參加中高考。

  陜西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西安寶雞漢中將劃定開發邊界

  2015年,陜西將堅決落實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全面提升城鎮發展質量。指導各市縣制定修編相關規劃,全面啟動建制鎮規劃編制工作,在榆林和富平、石泉等地進行“多規合一”試點,在西安、寶雞、漢中開展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工作。

  積極推行城市精細化管理,重視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城市管理,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西安周邊100公里將實現"無煤化" "黃標車"再臨大限

  2015年,陜西將健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強力推進“治污降霾?保衛藍天”行動計劃。大力推廣煤炭清潔利用,以西安周邊100公里無煤化為目標有序拆改城區燃煤鍋爐。

  年內全部淘汰關中地區2005年以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全省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10萬輛,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

  陜西與中亞合作項目破百 擬籌建絲路經濟帶自貿區

  陜西2015年將乘勢而上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加強與中亞國家和澳大利亞等國在資源勘探、開發領域的合作。

  以西安海關獲準復制上海自貿區制度為契機,加快構建公平、統一、高效的體制機制,全方位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加工、物流、結算等領域與世界接軌,扎實做好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園區籌建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