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這孩子是家長的寶貝,可看著孩子開開心心上學去,哭哭啼啼放學來,不知道作為家長的會是什么心情。
薛先生四歲的女兒在杜曲子樂幼兒園上中班,然而前天下午他像往常一樣去接孩子的時候卻發現孩子不太對勁兒,“我看孩子嘴巴腫的,就問他咋回事,他說被老師打的”。
隨后我們在車上見到了薛師傅的孩子,不過四歲多的小姑娘說起昨天的事情還有點心有余悸。
記者:“嘴巴上的傷是怎么回事?”
孩子:“老師打的。”
記者:“用什么打的?”
孩子:“手”。
記者:“為什么打你?”
孩子:“因為我上課掏書。”
從前天的照片上可以輕易的看出孩子的嘴巴的確有些紅腫,這個傷是怎么造成的?是不是如孩子所說是被老師打的,這中間到底是存在誤會還是另有隱情,我想作為當事一方的老師肯定也有話要說。
老師:“不是我打的,我沒有打……”
老師矢口否認有打孩子的行為,而薛先生拿出了一段電話錄音,我們聽聽前天下午老師怎么說。
老師:“我就是打了,我承認……”
不知道聽到自己前天的話語,這位老師作何感想?隨后記者又從班里其他孩子處詢問昨天的情況。
記者:“薛xx的嘴巴腫了你看見了嗎?”
同學:“嗯。”
記者:“ 是怎么回事弄的?老師有打他嗎”?
同學:“嗯。”
記者:“ 為什么打他呢?”
同學:“他上課掏書。”
孩子們的話和薛師傅女兒說的如出一轍,面對如此場景,老師這次是這樣說的。
老師:“昨天確實有這個事。”
記者:“ 為什么打他?”
老師:“他上課不停的掏書,我過去就這樣推他,可能是碰到哪了吧……”
每個人都會身兼不同的社會角色,當你走入幼兒園大門的時候你是一名老師,回到家中你也是一位母親,或許換位思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也或許對于這樣的行為這位老師有千般理由來自圓其說,可是我只想問您一句,假如這是您自己的孩子,你還會采取這樣的教育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