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流太后相愛相殺
歷史記載了宣太后的政績,同樣也記載了她的風流韻事。其實說起來,宣太后見于史籍的第一位情人來頭不小,此人就是秦國外境戎狄——義渠王。當初惠文王在世時,義渠是歸附服從了秦國的,但是秦昭王繼位,年幼無知,前來朝賀的義渠王年輕力壯,性情桀驁不馴,對新秦王心生蔑視,隨時都有可能重新反叛。迫于無奈,宣太后只好召來義渠王軟語安撫,以至于屈身下事——義渠王就此成為太后公開的情夫。義渠王得意洋洋,以為霸占了太后就能霸占秦國。
30年后,秦國已隱然成為諸侯國間的老大,國勢大強,已經不用畏懼戎狄的威脅了。于是宣太后選了一個黃道吉日,將情夫誘到甘泉宮去“度假”,然后就在溫柔鄉中突然發難,將義渠王殺掉,并立刻派兵滅掉了戎狄,將甘肅寧夏一帶原屬義渠王的領地全部收入囊中。從此,秦國不再有西部邊陲的后顧之憂。
除了義渠王外,在《戰國策·秦策》上,還記載了宣太后的另外一段風流韻事。話說秦宣太后看上了秦國大臣中的一人,此人名叫魏丑夫,然而此人名字和真人恰恰相反,天生一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模樣,很是讓女人們迷戀。以至于讓像秦宣太后這樣都上了年紀的女人,也為之而動了心。于是,為了接近這位大帥哥,秦宣太后有事沒事就會把魏丑夫叫進宮來“聊聊天”。
公元前265年,秦昭王四十二年,70多歲的秦宣太后病倒了,這離她告別政治舞臺只有短短一年。她躺在病床上,自知時日無多,想著心愛的小情郎魏丑夫,于是宣太后傳下命令:“為我葬,必以魏子為殉。”魏丑夫眼見得宣太后出了這么個主意,嚇得夠嗆,于是去找大臣庸芮想辦法。庸芮便去求見太后,秦宣太后召見了他。面對已奄奄一息的太后,庸芮說:“聽說您要讓魏公子為您殉葬?如果人死后無知,那么您豈不是白白犧牲了心上人的性命?假如人死后有知,那么先王(秦惠文王)這幾十年來,在地底下怒火已積得夠多了,太后您去了陰世,補過還來不及,哪還有機會跟魏丑夫尋歡作樂?”秦宣太后應道:“善!”然后就打消了這個想法。
瞠目結舌演繹“葷段子”
宣太后一生有過許多的情夫,演繹過許多讓人瞠目結舌的“葷段子”。公元前299年,楚圍韓國的雍氏,圍城達5個多月之后,韓國扛不住了,派使者向秦國求救兵。在宣太后主持下,秦國遂召開了御前軍事機密會議,商量這個仗究竟該怎么打。眼見諸大臣將領個個態度推諉猶豫、含糊混沌,宣太后不滿了,她先是洋洋灑灑發表了一通長篇大論,慷慨激昂,鼓勵大家“抗楚援韓”,發言之后,為了要挾韓國使者給秦國一定的好處作為出兵救韓的條件,她更是快人快語,一針見血地對韓國來使尚靳說道:“我服侍惠王的時候,惠王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感到很累,有點吃不消。后來先帝改為全身壓在我的身上,重量分散了,就不感到太累了。為什么呢?因為這樣對我是有利的?,F在你要我去救韓國,非兵眾糧多不可,就必須日費千金,這個事情對我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就這樣,宣太后臉不紅心不跳地大談自己與秦惠文王的當年床笫之事,并以此事來比喻國事,直說得尚靳這位韓國的外交高手也目瞪口呆,瞠目結舌,不得不知難而退。
面對友國使節,宣太后竟然毫不考慮什么外交辭令,甚至公開說出這等床笫隱私,她的個性還真是鮮明,膽子大得出奇。這是《戰國策·韓策二》上記載的一個著名故事。今人竟戲稱之為《戰國策》里唯一的“葷段子”,而宣太后就是“葷段子”的鼻祖。
這種在重大活動和外交場合對于兩性關系的話題毫無忌諱的做法,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空前絕后的事情。兩千年后,清朝大文豪王士楨批點宣太后:“此等淫褻語,出于婦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載于國史之筆,皆大奇!”然而,有學者認為,在中國古代文明中,對性的看法上,確曾有過開通的一面。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思想行為還是非常自由活躍的。大多的性禁忌,其實是此后的事情了,特別是南宋朱熹倡導理學之后。
遭遇克星黯然走下政治舞臺
秦宣太后的輝煌是從她幫助兒子登基開始的,而秦宣太后的沒落是從秦國的另一個能人開始,這個人叫范雎。
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派王稽出使魏國,來到了魏都。范雎的摯友鄭安平聽說秦使來到,認為這是范雎的好機會,便應聘做館驛的仆役,找機會接近王稽。鄭安平好不容易見到了王稽,說范雎是個能人,請求秦使見上一見。王稽同意了,因為任用六國的人才,一直都是秦國的傳統。和范雎見面后,他頓時對范雎的才識膽氣十分佩服,就將范鄭二人都帶回了秦國。但是范雎到了秦國一直沒有受到秦昭襄王的召見,不是秦昭襄王不想見他,是因為秦昭襄王壓根就沒有權力召見他,召見了,怕母親不高興。后來,魏冉帶兵去攻打齊國的剛(今山東寧陽縣東北)、壽(今山東東平縣東南),范雎利用這個機會向秦昭襄王上書。這次,他終于得到了秦昭襄王的召見。在推心置腹地建言“遠交近攻”的治國作戰策略后,范睢得到秦王的信任。
又過了幾年,范雎又對秦昭襄王進言了,這次不是批評魏冉有戰略性的失誤了,而是直接告訴他,秦國很危險,危險的根源就是太后一黨。“我在山東時,只聽說齊國有孟嘗君,沒有聽說齊王。只聽說秦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君,沒聽說有秦王。王是一國的首腦,國家大事由王決定,有生殺予奪的權威。今太后能夠擅自行事,穰侯能夠把持對外大權,華陽、高陵、涇陽君可以自行決斷,這是秦國的‘四貴’。四貴的權勢盛,國家就危險,大王的權力怎么能不傾覆,令怎么能從王出?有四貴,也就沒有王了。今天秦國從有等級的官吏到諸大臣,以及王左右的人,都是屬于相國魏冉的,王在朝廷是孤家寡人。我實在為王惶恐不安。再這樣下去的話,擁有秦國的不會是王的子孫了?!?/p>
秦昭襄王被范雎打動了。這么多年來,他之所以隱忍不發,沒有采取行動,是因為他顧忌自己的母親,可現在秦國真的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邊緣!在范雎的勸說下,秦昭襄王終于下定決心,把執政的秦宣太后轟下臺,然后把“四貴”解散。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把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逐出關中,免掉穰侯相位,改用范睢為相,封為應侯(應在今河南寶豐縣西南)。而在秦國執政41年的秦宣太后終于走下了政治舞臺。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十二月,秦宣太后薨,下葬在芷陽酈山。本報記者趙爭耀